2013长江江豚死亡纪录(第5号)

标签:
长江江豚国宝死亡记录濒危物种螺旋桨文化 |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
2013长江江豚死亡纪录
(第5号)
(一)5月25日,江苏镇江江段发现一头江豚尸体
综合5月27日@镇江民生频道、5月28日《金陵晚报》《现代快报》等报道:
5月25日晚,渔民高小龙驾船途经镇江新区大路镇吴桥村长江水域时,发现了1头浮在江面已经死亡的江豚,散发着异味。由于当天有事,他便将江豚推向了芦苇滩里。5月27日晚,高小龙向镇江市水产技术指导站作了报告,副站长、高工朱孝锋迅速赶到现场。发现这头江豚浸泡在芦苇滩中,尸体已经腐烂,皮肤颜色异常、内脏外露。经技术人员鉴定,死亡江豚已成年,雄性,身长1.45米,已死亡3天。在它的尾部,有一个30厘米长的伤口,指导站工作人员分析,它受到了船舶螺旋桨的打击,相当于切掉了半个尾部,大量失血,它根本没有办法游动。这正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朱孝锋痛惜道,这头江豚受伤后承受的疼痛可想而知,如此严重的伤势足以造成江豚当天就死亡,即便是当场发现也很难救活。
朱孝锋和镇江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的技术干部采集了该江豚样本,寄给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分析。江豚的尸体做就地深埋处理。
发现死亡江豚的地点距镇江淡水豚类保护区约11公里。
(二)5月28日,南京栖霞区江段一头未断奶幼豚惨死
5月28日下午,南京市民张先生无意中在栖霞惠宁码头附近发现一具江豚尸体被冲到了江堤岸边,他随即报了警。南京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不久就赶到现场,小江豚被捞起后,放在一个大澡盆中。经过测量鉴定,这是一头出生不到一个月的江豚,身长只有40多厘米,还没断奶,尸体上有明显的机械伤,一侧胸鳍已经没了,露出一个碗口大的疤痕。由于气温较高,加上太阳暴晒,尸体已经腐烂,整体颜色已经发黑,发出阵阵恶臭。此时能更加直观地看清,小江豚身上的划伤,划水鳍全部没了,留下碗口大的伤疤。渔政人员根据其伤势和死亡后的颜色认为,小江豚死亡多日,估计是被轮船的螺旋桨击中导致死亡。
南京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汤哲斌副处长推测可能是小江豚本身先天发育不良,或者生病,在昏迷状态下,被螺旋桨击伤的。但也不排除现在水下环境恶劣,影响了江豚的探测能力。
附近的渔民表示,小江豚可能是被过往船只的螺旋桨不幸击中导致死亡。现在长江航行的船越来越多,速度还特别快,小江豚有时候会来不及躲。
江豚尸体被就地掩埋处理。
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发现,长江干流里分布的江豚越来越少,有往码头港口区域集中的趋势。初步分析认为,这种分布形态可能和码头区饵料资源相对丰富有关系。但是码头港口区域航运非常密集,对江豚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今年在江苏段记录的3头死亡江豚全部是被螺旋桨击伤致死的!
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在镇江以下江段仅观察到两次长江江豚。而在今年记录到的7头死亡江豚中,这个江段的就占了3头。如果整理一下2009—2012年长江江苏段江豚死亡记录,这个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