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2013-03-31 21:13:57)
标签:

长江江豚

白鱀豚

国宝

濒危物种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期待了三个月之后,有关长江江豚生存状况最新、最权威的官方报告《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328日终于在武汉发布。目前还没有看到这份重要报告的全文,仅能通过媒体的报道和WWF等机构发布的有关资讯了解其中的重要信息,这些重要信息无疑事关长江江豚的生死存亡。

那么,《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告诉了我们哪些重要信息?

 

一、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到底还有多少?

 

《报告》初步估算长江干流江豚种群约为500头,鄱阳湖约为450头,洞庭湖约为90头。也就是说,长江江豚目前仅剩1000多头。

 

        坦白说,这个“1000多头”与此前普遍估计的不足1000头相比,是一个审慎微妙的数据。

就以《报告》提供的数据为准,目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已远少于大熊猫。

“远少于”到底少多少?

2004年公布的第三次大熊猫普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数量为1596只,大熊猫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种群。第四次大熊猫普查结果将于2014年公布,大熊猫种群数量继续上升是毫无疑问的。而2010年我国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317只。

也就是说,目前长江江豚数量至少比大熊猫少一半。

 

 

          《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长江江豚极度濒危状况到底有多严重?

 

长江干流:《报告》初步估算2012年长江干流江豚种群约为500头,而2006年长江考察估算长江干流江豚种群数量为1225头,6年间锐减725头,年下降速率高达13.73%,超过2006年以前的两倍。

洞庭湖:《报告》初步估算洞庭湖种群目前约为90头,而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2011年洞庭湖江豚常规种群监测,2006年为230头;2007180头;2009145头;2010114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年下降速率超过15%

长江江豚种群总数量从20061800头锐减到20121000多头。

《报告》提出警告:长江江豚种群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已经站在了灭绝的边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最新的评估报告拟将长江江豚列为“极度濒危”级别。

显然,对长江江豚这个珍稀物种来说,只剩1000多头的数量可怕,越来越快的下降速率更可怕!在中国,目前还有种群数量下降速率高达13.73%15%的哺乳动物吗?照这样一个高的惊人的下降速率继续下去,只有1000多头的长江江豚还能生存多久?

 

 

《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三、长江江豚目前分布在哪里?

 

《报告》指出:

12012年的考察发现江豚分布的区域与2006年大致相同,但呈现分布相对集中、日益斑块化的趋势。通过对不同江段种群下降速率进行分析,宜昌至鄂州江段江豚下降速率最高,鄂州至华阳江段居中,华阳至上海江段下降速度相对较低。

2、声学考察监测到长江江豚主要分布在武汉以下江段,呈现连续的分布态势,湖口至南京水域集中了发现长江江豚总数量的67%。安庆长江豚类保护区内江豚分布密度较高,是江豚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镇江豚类保护区是目前七个豚类保护区中唯一没有通航的保护区,保护区内约20头江豚是分布最下游的江豚种群。

3、长江干流里分布的江豚在码头港口区域集中,如安庆渔政码头、镇江海事码头、芜湖滨江公园等。码头港口区域航运非常密集,对江豚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

“宜昌至鄂州江段江豚下降速率最高”。这让我眼前马上浮现出湖北鄂州江豚湾艰难生活的江豚“龙龙”一家。

但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武汉以下、特别是湖口至南京江段虽然是目前长江江豚主要分布区,江豚下降速度相对较低,但同时却是长江江豚死亡绝对数量最多的地区。我的博客“2012长江江豚死亡记录”共记录长江干流死亡江豚26头,其中武汉以下江段死亡江豚21头,占81%;安徽江段死亡江豚就高达15头,占58%

 

四、严重威胁长江江豚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报告》指出,饵料资源不足是影响长江江豚生存的一个主要因素。航运阻隔造成江豚迁移困难,水利设施建设导致长江中下游水文状况发生变化,江湖阻隔,适合江豚栖息的洲滩区域减少,是造成江豚分布斑块化的几大可能原因。

岳阳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具体指出长江水质污染、无序采砂活动、非法捕捞等导致江豚濒临危害的三大危机:一是缺水。三峡工程导致长江、洞庭湖水位降低,江豚的生活空间不断压缩;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生产、生活废水的肆意排放,长江水质受到污染,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江豚的生活、发育和繁殖。二是无序采砂。螺旋桨直接打死;大动力、高分贝噪音折磨;昼夜采砂摧毁了湖滩、江岸,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加速了鱼类灭绝,粉碎了江豚食物链。三是非法捕捞。电捕鱼、迷魂阵、矮围、拖网、滚钩、地笼王等毁灭性捕捞,导致渔业资源走向枯竭,渔业资源的枯竭。

各地江湖情况不同,严重威胁长江江豚生存的主要原因会各有侧重,但毫无疑问主要都是人为因素。

 

 

《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五、拯救长江江豚当务之急是什么?

 

《报告》针对长江江豚极度濒危现状,提出了升级保护区、留出生态廊道、迁地保护等一系列急需采取的保护措施。

20127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武汉发布了受农业部委托编制的《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该计划分为优先计划和长远计划两个部分,旨在用10年的时间,大力改善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2012长江江豚全流域考察”便是优先计划的一项内容。这次科考的结果将为农业部出台《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现在科考结果公布了,接下来我们极为关注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农业部最快什么时候批准实施《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

另一方面,拯救长江江豚涉及地方、部门、不同群体、不同行业方方面面利益,牵一发,动全身。由此我们极为关注并担忧的第二个关键问题是:下一步如何强力推动实施《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

事实上,已经公开出现的围绕拯救长江江豚的不同声音与博弈没有理由不让人担忧。《报告》提出鄱阳湖是最重要的栖息地,建议严格禁止鄱阳湖内的渔业活动,积极帮助渔民转产转业。但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上回应说“报告建议在鄱阳湖全面禁渔很不现实。”

过去几年保护江豚工作的种种困惑也没有理由不让人担忧。比如,将长江江豚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从哪个角度说都是一个不应该成为问题的保护措施,却已经拖延了六年仍迟迟没有落实。一级升不了,其他实质性的保护措施更难实施。

  拯救长江江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希望国家主管部门尽快建立落实保护长江江豚工作机制,早日批准实施《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将保护长江江豚各项措施倒排时间表,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并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按要求完成任务。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