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11纪事(3):江豚生死簿又增俩冤魂

标签:
长江江豚白鱀豚白鳍豚洞庭湖城陵矶守望者生死簿文化 |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
江豚11纪事(3):江豚生死簿又增俩冤魂
我的博客从2008年开始记录“长江江豚生死薄”,将媒体公开报道或网络披露的江豚死亡事件一一记录在案,以此向全社会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引发公众对长江江豚濒危状况的关注,警示世人再不可重蹈白鱀豚灭绝悲剧!2008年记录死亡江豚20头,2009年为17头,2010年为11头。仅从记录到的数字看,江豚死亡呈持续下降趋势,按说这应该是个好现象。但实际情况却让我忧心忡忡。一是连续三年江豚死亡都是两位数,要知道江豚种群总数已经比大熊猫还少,每年至少两位数的死亡速度,实在太高了!太快了!二是还有不知多少冤死江豚并没有公开报道或披露,这个问题更让我忧虑,因为这个数字极有可能不是个小数目。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恐怕连长江江豚真实准确的死亡数量都搞不清楚,因而低估了长江江豚们目前的濒危状况!
上来这一番感慨其实是有感而发。就在刚才浏览微博时,按照网友“杨孝文V”提供的信息登陆中国低碳网,他们对刚刚结束的“2011江豚守望者”活动做了很充分的报道,其中转载了《法制周报》记者今天发的通讯“江豚的末日悲歌”,这篇通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2009年和2010年,都有一头江豚在城陵矶码头附近的岸边搁浅死亡。岳阳市渔政管理站副站长唐鹤鸣每次接到信息后赶过去看到,江豚的皮肤早已腐烂,嘴角却依然保持着微笑。这一幕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看到了吧,仅在城陵矶一个地方,前年和去年就各有一头江豚死亡,而这两头死亡江豚并没有记录到“长江江豚生死簿”!
(新浪微博网友@豚望1月25日发文:可怜的江豚“小黑”于2010年11月7号前后死于鹿角附近,身上还是有多处深浅不一新旧不一的划伤。现已被永久保存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以警示。——博主注)
城陵矶是人类发现并命名白鱀豚的模式标本采集地,是世界第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鱀豚“淇淇”的诞生地,是地地道道的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故乡。2009年,我曾专程到城陵矶凭吊“淇淇”(详见本博客“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当时看到湖面上拥挤着采砂船等各种船舶的场面着实令人吃惊!是人都晓得,这样的水域环境别说江豚,连条鱼都难以生存。
每年都有一头江豚在城陵矶死亡,“皮肤早已腐烂,嘴角却依然保持着微笑”!
白鱀豚的故乡啊,已经被我们人类改造成白鱀豚、江豚的坟墓!
在2009和2010年的“长江江豚生死簿”上,今天又各补录上一个冤魂。——2009年死亡江豚18头,2010年死亡江豚12头。
呜呼!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