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10纪事(2):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江豚绝迹
标签:
长江江豚国宝濒危物种洞庭湖绝迹环保文化 |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江豚绝迹”。这是来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环保协会的八名大学生用7天时间走遍西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0.7万公顷核心区,千辛万苦调查寻找江豚的生命证据之后得出的悲观结论。
据2月3日星辰在线-长沙晚报报道,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1月26日,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环保协会5名大一学生和3名大二学生组成的“洞庭湖绿源卫士”团队,奔赴汉寿县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自费开展江豚生存状态调查,他们学的专业不同,但拥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湿地环保梦”。此次环保行动,他们几乎走遍了保护区核心区的汉寿县、蒋家湾镇和岩湾湖镇,一家家敲门,一遍遍询问确认,看是否有江豚目击者。由于队员里只有一名常德本地人,因此,语言沟通成了难题。3天的居民采访中,他们不得不请翻译、打手语交流。
10多年前,西洞庭的老人们打鱼时,能看到江豚成群结队在江面上翻泳.但这次通过对千余户当地居民的翔实调查得知,近10年来,渔民没有见过江豚出没,更不用说再现江豚成群“跃龙门”的场景。组织者刘祎炜说,可以初步验证科学界关于“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江豚绝迹”的推断。
调查结论是,电排和发电站等一些水利设施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江豚回游繁殖,致使江豚繁殖渐少。而围网养蟹、电打鱼、鳌虾和螃蟹等外来物种入侵,也对江豚的生存构成威胁。当地一条20公里长的小河,沿岸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更为触目惊心的是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入当地河道后,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流入洞庭湖。水质被污染导致江豚的食物减少,生活垃圾存留湖内则缩小了江豚的生活区域。在洞庭湖边,他们只看到了成片成片的围网养蟹区。

2月2日,“洞庭湖绿源卫士”冒雨走上长沙街头,“晒”出数百张实地拍摄到的照片,大声疾呼保护湿地,保护江豚。他们计划今年3月开展“自然导赏”活动,期望更多人加入湿地生态保护行列。
博主向“洞庭湖绿源卫士”们致敬!更为洞庭湖江豚的命运担忧。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