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18)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长江江豚国宝sos雕塑野生动物江滩日记文化 |
分类: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
SOS:直击保护长江江豚第一线(18)
——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2009年10月17日
周六
从江汉路出来一路步行到江滩,这里是很有江城特色的公园,江岸被设计成不同景观的三级平台。我按图索骥,很快在二级平台斜坡上找到了目标,就是主题为“长江水生动物”的石刻浮雕群,几十种水生动物的形象排列在水泥斜坡上,一眼望不到头,而白鱀豚和江豚理所当然地排在这支长长队伍之首。这组浮雕群的创作者是湖北美术学院,建于2002年,也就是“淇淇”去世、人们再也见不到一头白鱀豚的当年,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非常鲜明,与江滩水乳交融,真是一个极佳的创意。
但我遗憾的发现,这么极佳的创意却制作的非常粗糙、错误百出,比如在介绍文字上,“白鱀豚”被竟写成“白豚”;对“江豚”的介绍未能反映1990年代初研究确认长江江豚是唯一淡水亚种的内容。在造型上,江豚的浮雕形象竟然长着长吻,整个和白鱀豚弄混了,错误之低级简直无法容忍!我只知道这两种淡水豚,其他水生物一点不懂,但从领头的这两种豚类可以类推,排在后面长长的长江水生动物之中还不知有多少此类低级的错误。
雕塑是凝固的艺术,这组石刻浮雕群亦旨在宣传环境保护,而这样极不严谨的制作每天要向多少游客、特别是孩子们传递错误信息,进而导致以讹传讹?这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创作者对资料的收集显然不到位,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查把关看来也是敷衍了事,把好事没办好,这种错误出在“淇淇”居住了22年的武汉实在不应该。希望武汉有关部门尽快改正,让这组“长江水生动物”石刻浮雕群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