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长江江豚生死簿·江豚之喜

(2009-01-10 22:13:03)
标签:

长江江豚

国宝

2008

环保

野生动物

文化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2008长江江豚生死簿·江豚之喜

 

 2008长江江豚生死簿·江豚之喜

 

 

过去的2008年,保护长江江豚的实际行动虽然没有期待中的那么强有力,但也不乏几个亮点。博主一一记录在案:

一、925日,“长江豚类保护网络”在江西省星子县正式成立。这个网络由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发起,成员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地的渔政部门以及沿江的所有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豚类保护区和监测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作为该网络的技术支撑单位。长江豚类保护网络将制定全流域范围内的长江豚类保护政策,开展长江豚类种群动态信息监测,定期发布长江豚类资源信息报告,开展豚类保护对策研究,为保护决策提供技术咨询。同时,制定长江豚类监测救护标准和操作规范,组织长江豚类监测救护技术培训,提高对长江豚类监测和救护方面的技术水平,有效保护长江豚类资源和栖息环境,有效促进长江豚类保护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保护长江豚类资源和栖息环境。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负责人指出,政府为一个单纯的物种成立网络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二、1016日,中国三峡总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还签署了五个单项的合作项目。引起博主关注的是,在双方签署的这五个合作项目中,包括一个“在三峡库区建立长江江豚自然种群的可行性研究”。据媒体报道,这个项目将通过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分析三峡库区作为长江豚类迁地保护迁入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博主推测,今后具体实施这个项目应该是在长江中捕获一批长江江豚移入三峡库区,让它们在三峡库区形成一个自然种群,或者说就是复制在石首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成功实施的迁地保护项目。尽管这个项目目前还处于达成意向阶段,何时实施、能否实施都尚不清楚,但能列入三峡总公司与中科院首批合作项目本身已经给保护长江江豚带来值得期待的新希望。另据博主了解,水生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术带头人王丁博士目前已被中科院安排到三峡总公司兼职,具体职务是三峡总公司科技与环保部副主任。这样的人事安排应该有利于推动“在三峡库区建立长江江豚自然种群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实施。

三、86日,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揭牌,同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开工。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身是国内第一个白鱀豚养护场,经过多年建设,现已初具规模,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江豚迁地保护等科研工作取得可喜成果,实现了世界上首例人工管护下江豚的繁殖,是长江江豚的另一个“避难所”。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646万元,将对保护区内的退化滩涂湿地进行植被恢复,以进一步发挥湿地养育物种,控制污染的功能,为长江淡水豚种群恢复提供可能。

四、102728日,海峡两岸鲸类研究和保护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两岸三地鲸类研究和保护专家,相关鲸类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代表等参加会议。两岸三地鲸类研究和保护专家以学术报告、墙报交流等形式介绍了各自在鲸类种群生态学、保护遗传学、行为和声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专门就鲸类研究与保护合作进行了讨论,对三地合作开展鲸豚生态学和保护遗传学研究工作等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与会代表还考察了天鹅洲长江豚类迁地保护区。首届“台湾海峽两岸鲸类生态与保育研讨会”于200511月台湾举行。

五、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英国伦敦动物协会、墨西哥小头鼠海豚保护组织共同承担的“2008长江渔民调查”项目获得大量关于长江豚类历史分布、渔业资源状况以及渔民生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该项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就白鱀豚、长江江豚以及白鲟、鲥鱼等珍稀鱼类的历史分布以及资源衰退状况走访了长江中下游的广大渔民。调查活动历时2个多月,分春、秋两个阶段完成。科研人员将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希望从不同的视角追溯长江豚类迅速濒危的过程,揭示造成长江豚类以及其他珍稀水生动物濒危的因素,为长江豚类的保护以及长江渔业活动的管理提供借鉴。

六、长江日报摄影记者高宝燕2007711日拍摄的作品《痛别江豚》在326日揭晓的第四届华赛获奖作品中获得自然及环境类新闻单幅银奖。这幅作品记录了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鳍豚馆,一名科研人员为江豚母亲“晶晶”因产后消化系统疾病死去而伤心落泪的感人瞬间。高宝燕多年来用镜头关注环境,曾获得2003年第七届“地球奖”。

 

      2008长江江豚生死簿·江豚之喜

 

                                《痛别江豚》

 

七、由湖北省广电总台综合频道、世界自然基金会、中科院水生所制作,吴晓平拍摄的大型中英文电视纪录片《豚殇》,荣获第二届国际环保纪录片银奖,并入围德国自然与动物电视节、加拿大·中国809国际新影像艺术节。这部纪录三十年间三代豚类学者研究成果的纪录片,采用拟人化表现手法,江豚晶晶、淘淘、乐乐、琪琪、珍珍等都成为故事的主人公片中,江豚妈妈晶晶奇特的生产瞬间堪称珍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欢迎光临“淇淇纪念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

   “淇淇纪念堂”寻找白鱀豚知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