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淇淇白鱀豚野生动物明星纪念 |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
挥之不去:我的“淇淇情结”
我,土生土长在北方,怎么会有“淇淇情结”?为什么关注千里之外长江里的白鱀豚?
这还要感谢集邮。1980年12月15日,国家邮电部破例在人工饲养“淇淇”的当年发行了由著名邮票设计家刘硕仁先生设计的T57《白鱀豚》特种邮票。喜爱集邮的我自然就从邮票上认识了白鱀豚,知道了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着2000多万年的进化历史,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知道了“淇淇”是世界第一头也是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鱀豚。
10年前,我所在的河北经济广播电台创办了全省第一个环保直播节目。在第一次策划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时,大家开始为身边找不到合适的野生动物做“形象代言人”而一筹莫展。这时,邮票上“悠然自得”、“环游潜底”的白鱀豚形象突然浮现在我眼前。我马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白鱀豚面临的濒危状态,一个环保宣传活动方案很快形成。盛夏九月,我和同事一行四人专程赴武汉采访中科院水生所,并第一次看到了“淇淇”。当我带着邮票上的美丽形象走进白鱀豚馆,亲眼见到“淇淇”的时候,还是惊呆了:“淇淇”太美了!那流畅舒展的体形,那光鲜柔润的皮肤,那高贵儒雅的神态,那聪颖友善的乖巧,简直是大自然二千多万年鬼斧神工的一件杰作!如果用现在的流行话说,“淇淇”真是超可爱!
然而,“淇淇”又是超可怜!在这个圆形的池子里,孤零零的“淇淇”没有一个同伴,它在忍受着寂寞孤独的煎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淇淇”的孤独,是白鱀豚濒危状况的一个缩影。看着“淇淇”孤独的身影,我的内心涌满怜爱之情。在当年河北省“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中,我们发起了拯救白鱀豚的环保宣传活动。省会大专院校的环保组织行动起来,许多中小学生也开展起“淇淇,请让我来帮助你”的活动,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为保护白鱀豚捐款。
人讲缘分。人与动物也是如此吧。超可爱又超可怜的“淇淇”和白鱀豚从此让我着迷,让我牵肠挂肚。
2000年3月,我萌生念头,并立即动手为“淇淇”制作一部开放类邮集,用集邮语言讲述“淇淇”和白鱀豚的故事。这部倾注了我对“淇淇”和白鱀豚全部感情的开放类邮集先后参加2000年河北省集邮展览和2001年在南京举行的全国集邮展览,邮集标题就叫《淇淇,我为你祈祷——写给远方最孤独的朋友》。
2000年7月,应湖北电视台《幸运地球村》节目邀请,我携带自己的邮集参加“紧急拯救长江女神---白鱀豚”专题节目录制,有机会再次一睹“淇淇”的芳容。全国13亿同胞,能够亲眼见到“淇淇”的人能有几个?我真的太幸运了!“淇淇”依然风度翩翩,潇洒迷人,但那份寂寞,那份孤独,那份无奈,就更让人心碎!
在“淇淇”离世之后,我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和刺激,坚定了为可爱的“淇淇”写一部传奇故事的计划,并从收集相关资料和邮票邮品两方面全力准备。2007年底,我开始动笔写作经过长达五年多准备和酝酿构思的《悲情国宝:白鱀传奇》。我希望用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字讲述“水中国宝”白鱀豚2000多万年的进化史,讲述“水中国宝”白鱀豚2000多年的文化史,讲述“水中国宝”白鱀豚90年的科学史,讲述“水中国宝”白鱀豚和“淇淇”令人唏嘘的古今传奇,以此纪念美丽、孤独而非凡的“淇淇”和“水中国宝”白鱀豚。
有关白鱀豚和“淇淇”的话题与资讯一直是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有关白鱀豚和“淇淇”的报道总体上比较零散、简单,更有甚者,许多不准确亦或错误、混乱、模糊的资讯,一直在以讹传讹。因此,我在写作这本全景式的《悲情国宝:白鱀传奇》中大量引用原始资料,力求全面、准确、详实地记录和还原白鱀豚和“淇淇”的古今传奇以及中国挽救白鱀豚极其艰难的历程。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本传奇故事了解认识自己的祖国曾经拥有过的“水中国宝”和最伟大的动物明星“淇淇”。现在,我从还未完稿的《悲情国宝:白鱀传奇》中节选出部分章节,5万多字,作为开博的主打。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在“纪念淇淇文集”分栏中读到这篇连载原创纪实《“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这篇纪实承蒙《读库》张立宪主编慧眼,曾作了一些改动和压缩,以《白鳍豚挽歌》为题发表在《读库0706》一书中。
我是因为集邮而认识并喜爱上“淇淇”和白鱀豚的。在我的博客里,特别开设了一个 “纪念淇淇特展”栏目,永久展示我的获奖邮集《淇淇,我为你祈祷——写给远方最孤独的朋友》。这部64张贴片的开放类邮集年内将捐赠给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因为它是为“淇淇”所作,永远陪伴“淇淇”是它最好的归宿。
随后还会有“淇淇遗产目录”、“淇淇视频”、“纪念堂友情征集版”等栏目陆续与网友见面的。
我为纪念“淇淇”辞世六周年开博,除了表达自己对中国最伟大动物明星的深切怀念,更希望与所有关爱“淇淇”和白鱀豚的朋友加强交流,为共同关爱野生动物,关注环境和生态保护再增加一个小小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