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说起
(2024-12-02 19:14:03)| 分类: 教育杂谈 |
不止一次听某些颇有名气的校长介绍经验,引用“前苏联霍姆林斯基”的话,哑然失笑之余颇多感慨。
苏霍姆林斯基是20世纪伟大的苏联(或称“前苏联”)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长期担任帕夫雷什中学(今乌克兰境内)校长,并以此为基地,实践他的教育理想,使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成为国际著名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教育财富。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等教育专著,被誉为校长和教师的管理和执教的“圣经”。
对于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教育家,我们是不应当连他的名字也搞错的。
不过退一步说,这些校长搞不清苏氏的名字倒也没啥,因为他们毕竟还知道苏联曾有过这样一位教育家,还能说出这位教育家的只言片语,更可笑的是还有很多校长竟然根本不知道有个苏霍姆林斯基。
这种现象反映了校长理论素养的缺失,这种缺失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客观原因是先天不足。很多中小学校长在上大学或进修期间,没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即使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也只是蜻蜓点水、未得甚解。有的则从未经受过教育理论的熏陶。
主观原因是学风浮躁。很多校长整天忙于事务,无暇他顾。有的想学习,却不会找时间。有的想学习,却不知该读什么。有的学习无计划、无目的,有空了就随便翻翻报刊,没空了就让书刊蒙尘。有的学习跟风追潮,今天学洋思,明天杜郎口,今天闹双语,明天搞国学,只学皮毛不学精髓,不切实际盲目照搬。有的从会议或从书刊上学到只言片语,不加思考就想卖弄。本地一个很有名气的中学校长在教师座谈会上说过一句老子的话,遗憾的是把重音读错了,让人听起来还以为他自比老爹。
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校长们自然知道教风、学风的重要,但不少校长就是没有在学习方面给师生带个好头。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里对当时党内“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的问题,称之为“是极坏的作风” ,“危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同样,我们很多校长不注重研究基本的教育理论,不注重研究本地、本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教育现状,不注重研究教育理论、方针政策在本地、本学校的实践,更不要说创新进取了。这种作风同样很可怕,是“不可等闲视之”的。
如何提高校长的理论素养,我觉得也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校长自己要主动学习,踏实学习,使学习成为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学习教育经典理论,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名校的治校经验,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把学习作为解决问题、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把学到的知识外化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先进的工作方法,以“教育家精神”去学习、去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发展自己,提升学校的目的。
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校长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学习环境。制订教育行政干部学习计划,提出具体的学习篇目,对学习结果进行考核。加强校长培训基地建设,组成专兼结合的干训教师队伍,组织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特别是对经典教育著作的辅导,对国际教育新理念的解读。采用多种有效形式提高校长培训质量,满足中小学校长的学习需求。组织学术交流,定期举办校长论坛,为校长提高学习能力搭建平台。制定激励校长学习的制度,培育和提升中小学校长的学习力,推动校长专业发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