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干什么的
(2024-11-23 20:46:34)
标签:
教育教育杂谈 |
分类: 学前教育 |
幼儿园是干什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对发展学前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法律对学前教育的诸多基本问题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在对法律的学习中,我很自然地思考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即什么是幼儿园,或者说幼儿园是干什么的?
学前教育法所称学前教育,是指“由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对三周岁到入小学前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虽然从字面上看未对“幼儿园”概念做出阐释,但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理解:幼儿园是对三周岁到入小学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这与201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的说法是非常一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学前教育法提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学前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与之相连的是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这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是毫无疑义的。
既然学前教育(或称幼儿园教育)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那么说幼儿园教育为小学做准备、打基础就是顺理成章的。但在学前教育现实中,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幼小衔接工作还有很多模糊理念。最近在某位知名园长公众号上看到学前教育法的学习体会,有些观点就让人感到迷惑。比如,“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幼儿园教育并不是中小学教育的预备阶段,而是有其独特价值的一个特殊学段。”“幼儿教育不必向学校教育学习教育方法,而是要站在儿童立场上创造出一种更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因为幼儿园教育不是为儿童入中小学做准备的,而是为整个人生做准备的。”
这些观点有其正确之处。比如承认幼儿阶段发展的“独特价值”,因此要采用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比如提出要为幼儿发展的“整个人生”做好准备,这些也都是众所周知的学前教育基本理念,没有问题。
但是另外一些观点就很值得商榷了。比如说“幼儿园教育并不是中小学教育的预备阶段”“不是为儿童入中小学做准备”,听起来就很别扭。《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及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明确指出,“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因此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就是说,幼儿园教育既要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又要为其“后继学习”(主要是小学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从逻辑上分享,“整个人生”自然包括“中小学教育”阶段,而且小学阶段是与幼儿园紧密相连的。幼儿园教育为“整个人生”做准备,但不为其中的“最近发展阶段”做准备,这肯定是说不通的。
“幼儿教育不必向学校教育学习教育方法”,这种说法也很模糊。它把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割裂开来,非常武断地认为中小学所有教育方法都不适合幼儿园。其实,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启发式教育、体验式学习、研究式学习等很多方法都是幼小相通的,也是学前教育所提倡的。提倡小学学习、借鉴幼儿园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教育方式,而反对幼儿园学习、借鉴中小学好的教育方式,这也是说不通的。
再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幼儿园是干什么的?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以,既要放眼长远,又要关注近前,不能把二者分离甚至对立起来。为学校教育奠基,就是要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和入学准备;为终身教育奠基,就要坚持保教结合,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良好习惯养成,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