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寿非福”的论辩
(2011-01-08 19:30:29)
标签:
文化 |
“长寿是福”与“长寿非福”是本届国际大学生华语辩论赛的一个辩题,正方是武汉大学,反方是以庞颖为一辩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尽管最后反方新国大取胜,但我觉得武大与之差距并不明显。新国大的立论高度还应该提高一些。这里谈谈我的构思。
“长寿非福”怎样立论?我想可以从四个层次来说。第一,从物质层面来说,老人限于其身体变化,对于很多好吃的、好穿的都无福享受,所以长寿非福;第二,从精神层面来说,老人限于其身体变化,对于很多喜闻乐见的事物看不见、听不到,十分遗憾,所以长寿非福;第三,从健康层面来说,老人无论怎样保养,得病的几率也要超过年轻人,多数疾病缠身,病痛难堪,所以长寿非福;第四,从社会层面来说,长寿的人越多,社会老龄化就越严重,用于社会保障的人力物力就越增加,而真正创造社会效益的劳动力就会越来越少,对经济发展将会起到不利的影响,也会延缓社会的进步,所以,长寿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非福”的。
为了论辩的全面,同时考虑到对方的反驳(既然如此,人们为啥还要追求长寿?),还应准备这样的观点:第一,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追求长寿说明了对生命的珍惜,这本身没有错误甚至是值得肯定的;第二,人的生命是美好的,追求长寿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本身也是值得肯定的;第三,人对长寿的追求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并不能改变“长寿非福”的现实。“向天再借五百年”是不可能的,甚至是可怕的。人不可能万寿无疆,更不可能永远健康。人注定要在遗憾和痛苦中死去。
反方在最后的结论中还应说明:我方认为“长寿非福”,并不否认个人和社会为了长寿所做的努力,如个人养生,医院对疾病的防治,科研机构对防控恶性疾病的研究,其实这一切为的并非长寿而是健。我方认为:追求健康有益,追求长寿无益。健康的、有意义的长寿是福,而孤立地谈长寿,绝不是福,甚至是有害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