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发表于《南方都市报》(6月24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刚刚闭幕的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如火如荼,各大电影公司纷纷高调发布片单或者拍摄计划,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却仍难以抗衡另一股势力——— 平台或渠道——— 在“互联网+”的名义下上演的另一场高潮迭起的“买家秀”。“互联网+”成为本届上海电影节不折不扣的最热词,以至于有记者开玩笑:“我们是来参加电影节的,还是来开互联网大会的?”
“内容”与“渠道”的短兵相接,似乎正左右着中国影视产业的下一个拐点。
但相较于上海电影节参展商们的“趾高气扬”,先此举行的第21届上海电视节却似乎有些“萎靡不举”:年初开始施行的“一剧两星”,其政策效应正在电视剧制作和播出领域逐步释放和蔓延,由此,传统的电视剧制作业似乎被蒙上了一丝萧疏的凉意。据分析,2015年第三、四季度获发行许可的电视剧数量或将大幅减少,于是乎,不得不转而放眼于互联网播出市场。
时下,BAT正在主导着中国影视剧播映渠道的新一轮重组:百度入股星美控股,首度涉足院线市场,而旗下的爱奇艺VIP付费会员更是超过500多万,以至于爱奇艺CEO龚宇甚至直接叫板王健林,唱衰传统电影院线;阿里巴巴更与歌华有线、中影联合发起、成立“中国电视院线”,而阿里巴巴计划中的独立付费视频平台TBO (即“TmallBox O ffice”,意为“天猫影院”)也即将上线。
或许,在线付费视频正在成为继O 2O在线票务市场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点和攻防阵地。当然,传统的院线市场也从未停止过进一步整合的步伐:日前,万达院线刚刚宣布收购澳大利亚电影院线运营商Hoyts集团100%股权,而上影股份、浙江时代、江苏幸福蓝海、四川电影公司、河南奥斯卡院线也于上海电影节间宣布联合发起“四海电影发行联盟”,“四海”旗下共有全国750家影院和4000块银幕,覆盖全国票房前50名的所有票仓城市,在全国约占20%的市场份额,在所控区域占35%——— 大有欲与万达主导的“五洲发行”分庭抗礼之势。
不过,与电影放映市场的乐观情绪大相径庭,也许电影主管部门最近有点烦:年初贺岁档票房市场的井喷效应,还没来得及陶醉,就很快被《速度与激情7》、《复仇者联盟2》、《侏罗纪世界》以及将于下半年登陆的《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碟中谍5》、《终结者5》等一大批接踵而至的好莱坞大片的轮番轰炸,搞得有些颜面无存,以至于坊间有传闻,在接下来的暑期档国产片放映月里,有关部门希望即将上映的国产片能拿下90亿票房。
正如在上海电影节“电影新常态:互联网+与产业升级”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语重心长的发言,“内容属性是电影的黄金属性。”中国影视产业似乎又到了一个必须选择的十字路口:渠道制胜,还是内容为王?而时下甚嚣尘上的所谓“大数据”、IP等概念似乎正被演义成为庄家们绑架“接盘侠”的肉票,比如时下备受诟病的所谓大IP改编剧《盗墓笔记》、《花千骨》等。
国产影视业内容与渠道的博弈正在上演,而操弄渠道因其便捷而成为首选:一方面,在传统电视台播出市场上,当制作方与播出方的收视对赌协议成为一种“新常态”,操弄数据正在成为必然,只是其成本从原来的播出方转移给制作方;另一方面,在电影发行领域,返点、赠卡等各种排片内幕,以及在线票房市场“1元看电影”的价格乱象,也不遑多让。由此,原本可以作为创作导向的收视率、票房已经或正在失真,进一步导致创作和创新的匮乏,从而,造成大量雷剧和烂片的肆虐与横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