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平无战事》:重塑“大剧”的气象

(2014-10-28 08:32:40)
标签:

娱乐

北平无战事

刘和平

刘烨

陈宝国

分类: Media 2.0

《北平无事》:重塑“大剧”的气象

 《北平无战事》:重塑“大剧”的气象


/王正

 

(本文首发于《综艺报》10月25日刊,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平无事》开播以来,北京卫视CSM34卫视黄金档电视剧视率及排行中便入佳境,并一举登顶,而这样部有着宏大叙事的严肃题材电视剧能够在时下雷剧横行的荧屏上突出重围,拔得头筹,既叫好又叫座,端的在于编导们将话题性、类型元素和叙事艺术有机整合,以及诸多实力派演员的倾情演绎。

据说,《北平无战事》一度改名为《明月照人1948》,由此,与编剧刘和平之前的《大明王朝1566》一脉相承,二者又仿佛是《万历十五年(1587)》中史学家黄仁宇钩沉大历史的成功影像化。其中,暗流涌动中的皇朝倾颓、人生困局,看似淡然,却自有力量。

         其实,《北平无战事》对于国共政权交替之际的政经透视及其对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人物、人性挖掘,乃至于其中澎湃着的家国、忠诚、信仰、激情、牺牲等种种价值体验,都自不待言,但是,这些似乎都与时下流行的追求轻松、狗血的观剧趣味大相径庭。但是,该剧却能在激烈的收视纷争中独辟蹊径、独占鳌头,无疑给予“大剧可视化”并重拾收视信心提供了一个可资镜鉴的样本,而这一切显然是与剧中反腐、“打老虎”等时下的热门话题以及谍战剧的热播类型元素息息相关的。

国防部青年干部局、铁血救国会、北平民食调配委员会、党通局(中统)、保密局(军统)、中共地下党、学联……编剧刘和平在《北平无战事》中草蛇灰线、穿针引线出国民党内部及国、共战线上的条条块块、犬牙交互的多股势力,尽管《北平无战事》对于其中复杂的历史背景和错综的人物关系却并无交代,但是,其中无论疏略深浅,却都能一时皆现。

不仅如此,《北平无战事》中所涉及到金融战线的币制改革等史实、背景,对于普通观众无疑都有着知识背景等观剧障碍和距离感,而且剧中的戏剧张力又大都属于一种“茶杯里的风暴”,虽然暗流汹涌,却又并非一触即发、惊天动地,这就要求镜头语言的丰富性和叙事能力技高一筹,这对于编导无疑是一大挑战。

然而,对于导演孔笙来说,处处机锋的台词、充满张力的场面调度以及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握,正是他的拿手好戏,比如第一集中崔中石在党通局联络处被徐铁英半推半就的“贿金”,却在第二集徐铁英为方孟敖进行法庭辩护的剧情大反转中惊艳亮相,堪称“神来之笔”,从而,让徐铁英的贪婪、阴狠、狡诈一览无余,而尽收戏剧效果,但也稍显突兀,可见导演为了保持其叙事节奏以及由此营造的戏剧冲突,而刻意舍弃了任何铺垫和拖沓,尤其是时下荧屏滥觞的闪回等伎俩。

其实,早在孔笙导演与编剧兰小龙合作的《生死线》中,已经展示出导演在营造堪比美剧化的悬念、节奏和剧情张力的深厚功底,但是,这一初试蹄声,却更多地淹没在《闯关东》、《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等剧的厚重主题中,未能引起更多的关注,而终止于在《北平无战事》中收获精彩。

不仅如此,《北平无战事》更成功地塑造了方孟敖、梁经纶、徐铁英、马汉山等中国荧屏人物画廊中诸多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新异形象,而刘烨、廖凡、陈宝国、程煜等一干实力派明星的倾情演绎,更是迅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为剧情、品质、口碑的持续发酵累积了空间。从而打破了此前《赵氏孤儿》《楚汉传奇》等类似大剧收视差强人意的收视困局。

 

写于 10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