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恶搞《夜宴》的视频里,是陈凯歌陷害了冯小刚,以至于才有了这部只能用“《夜宴》不是一般的烂”来一言以蔽之的跟风之作,但在笔者看来,其始作俑者无疑是华谊兄弟,引申之,乃中国电影行业的悲哀。
何以言之?笔者在此不揣浅薄,试分析一下冯小刚不能承受之重。
首先,对于号称国内最大的电影制片商(华谊兄弟在电视剧制作市场尚属于新兵,而音乐市场的不景气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华谊兄弟影业来说,仅有一个具备票房号召力的御用导演显然是一个尴尬,但这却是一个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尽管王中军兄弟也在不同场合下标榜自己对于导演人才的识人善任,但旗下签约导演路学长去年《租期》尽管勉强进入院线,但票房收益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而稍有点商业气象的导演陆川由于《可可西里》的崭露头角已露反骨,而且以陆川在国内票房市场上的号召力而言,仍未成气候,这从其拍片进度而言就可见一斑,尽管有关其拍片计划的传闻由来已久,但仍未见任何开机迹象,就可见投资商的信心不足。在此背景下,“电影大腕”王中军兄弟也惟有把所有赌注押在一个硕果仅存的冯小刚身上。
其次,对于华谊兄弟影业而言,真正具备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只有冯小刚一个,而一个冯小刚一年最多也只能拍摄一部电影,但以历年来冯小刚的票房成绩来说,原有的贺岁片片种和投资规模在在国内票房市场上的收益几乎已经触到天花板,而冯小刚已有影片类型在海外票房市场上一直难有作为,因此,如果延续已有的片种,华谊兄弟一年的营业额几乎可以盖棺论定,这显然让这家自封为“国内最大的电影制片商”的名号有些名不符实,当然,这几年华谊兄弟也参与些港台合拍片,如《功夫》、《宝贝计划》等的内地发行,但这些发行收入由于其投资和分成比例的不透明性,究竟能为华谊兄弟每年的报表上贡献多少尚难以预料。
再次,尽管在华谊兄弟影业对外的履历表上,几乎罗列进了近年来除张艺谋影片外的所有票房甚佳的影片,但这仍然掩饰不了一个事实,对于这些生硬地据为己有的高票房影片来说,华谊兄弟影业自有的投资究竟有多少比例,又能有多少票房分成,都不足为据,且不论这些影片是否都如媒体上所宣扬的已经收回投资。比如冯小刚老师王朔日前就揭穿了华谊兄弟影业的“皇帝的新装”,《天下无贼》另一投资方(原华谊兄弟影业大股东)太合传媒的1000万投资迄今尚未收回成本,对此只有两种解释,其一,《天下无贼》迄今尚未盈利(这是冯小刚《夜宴》前票房最高的电影),其二,只有王中军兄弟最清楚了,兹不赘述。
因此,截至《夜宴》前华谊兄弟影业的票房业绩对于急于再度融资的王中军兄弟来说,显然是一个无法掩饰的短板,但如果实现冯小刚影片票房收益质的飞跃,惟有依赖海外市场,因为冯小刚影片在本土市场的票房上升空间已微乎其微。据有关报道来看,冯小刚执导《夜宴》的确是王中军为冯小刚选定的剧本,也是其他投资商的意愿,冯小刚大有赶鸭子上架的悲壮。
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即便在华谊兄弟影业悍然据为己有的历年冯小刚贺岁片里,华谊兄弟影业自有的投资额度都相对有限,包括之前的《大腕》(主要投资商合作方为哥伦比亚公司)等,事实上即便是冯小刚影片的投资成本也大都依靠对外融资,仅为影片融资计,华谊兄弟影业也需要制造一个更具诱惑力的噱头和概念,张艺谋、陈凯歌的大片成绩历历在目,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唯有古装功夫片,但冯小刚在海外市场上尚属于无名之辈,尽管其一直津津乐道于《一声叹息》在开罗电影节上的获奖经历,但这多少有些友情加分的因素在内,算不得数的,而且小妮子章子怡在欧美等主流票房市场的票房号召力也无法让人有任何底气,《夜宴》北美发行权至今尚未找到买家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而对于这一将部分票房回收锁定在海外市场的冯小刚作品而言,改编莎翁名剧显然是一个十分讨巧也可谓投机的策略,尽管冯小刚个人也信誓旦旦地说拍功夫片比拍喜剧容易,但很显然,冯小刚自身的修养积淀等等显然还不具备掌控如此题材的实力。
唉,《夜宴》如此之烂,不是冯小刚的错,这是整个中国电影业的悲哀,在一个10亿人口的潜在市场上,却只有三个稍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而且又只能走在古装功夫片这一个独木桥上,这点票房号召力才有点基础的畸形电影市场上,我们又有何理由埋怨冯小刚这一曾经一度奉献了些快乐的导演呢?
希望冯小刚的下一步电影《集结号》能够在剧本上下点功夫,能够避免此前黄建新导演的《求求你,表扬我》以及我所敬重的另一个电影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新片《父辈的旗帜》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