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地沟油钱应该由谁出?
(2011-09-20 15:18: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闻评论 |
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卫生部正全力组织科研攻关研究鉴别“地沟油”检验方法。昨日上午,记者从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专家处获悉,目前正在制定的国家地沟油检验方法,将参考北京已经研制出的四项指标。(据《法制晚报》)
这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科研成果。说这句话,并不是对专家们的研究有任何轻视的意思。而是觉得,由于某些不法分子内心敬畏的丧失以及一些监督机制的失灵,而让科学们把本该用做其他更有益于人类的事情的精力,消耗到这类本不必本劳神费力浪费脑花的事情上去,实在是件悲催的事情。但遗憾的是,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就眼睁睁地发生了。
就像其他问题食品那样,“地沟油”的恶心程度以及对消费者健康的伤害,都是事实。但它伤害得最大的,是消费者的心理。这就如同911事件,直接受到伤害的人数虽只有几千人,但它使得数亿美国人的安全感消失,处于恐怖的心理阴影中。这些年,苏丹红蛋、三聚氢胺牛奶、砒霜火腿、回炉月饼等层出不穷的问题食品,与此的原理是一样的,它使消费者觉得一切食物都很可疑,而这种被放大了的恐惧,使得消费者处于对任何食物都怀疑的恐怖之中,而一个又一个行业,也因业界的颗颗老鼠屎的存在,而一拨又一拨地面临灭顶的危机。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发明系统而科学的办法,将那些问题食品拒于民众的口腹之外,为百姓的生活扎起一道安全屏障,付出什么的代价都是完全值得的。但动机与结果,并不总是协调的。在这里,我就暂不提以往各类问题食品出现之后出台的种种突击性的法规和措施,有许多,从制定那天起,安抚情绪的作用就远大于亡羊补牢的作用。治标不治本,使得相同本质的问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反复重发。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很多措施明显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没在可持续性上做足功夫。
希望“地沟油”检验方法不是这样的临时措施,它至少能在食用油安全问题上,长效性地让消费者不再提心吊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在政策制订者们在细节上做足功夫——比如:明确受检油的范围;确定受检油取样方法;确定发生争执时的裁定程序;制订操作性强的举报措施;制订明白无误且执行力强的处罚规则。而最重要的是,是要确定,这样的规则,应该由谁来执行?而由此产生的包括抽样和化验的种种不菲费用,应该由谁出?
这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科研成果。说这句话,并不是对专家们的研究有任何轻视的意思。而是觉得,由于某些不法分子内心敬畏的丧失以及一些监督机制的失灵,而让科学们把本该用做其他更有益于人类的事情的精力,消耗到这类本不必本劳神费力浪费脑花的事情上去,实在是件悲催的事情。但遗憾的是,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就眼睁睁地发生了。
就像其他问题食品那样,“地沟油”的恶心程度以及对消费者健康的伤害,都是事实。但它伤害得最大的,是消费者的心理。这就如同911事件,直接受到伤害的人数虽只有几千人,但它使得数亿美国人的安全感消失,处于恐怖的心理阴影中。这些年,苏丹红蛋、三聚氢胺牛奶、砒霜火腿、回炉月饼等层出不穷的问题食品,与此的原理是一样的,它使消费者觉得一切食物都很可疑,而这种被放大了的恐惧,使得消费者处于对任何食物都怀疑的恐怖之中,而一个又一个行业,也因业界的颗颗老鼠屎的存在,而一拨又一拨地面临灭顶的危机。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发明系统而科学的办法,将那些问题食品拒于民众的口腹之外,为百姓的生活扎起一道安全屏障,付出什么的代价都是完全值得的。但动机与结果,并不总是协调的。在这里,我就暂不提以往各类问题食品出现之后出台的种种突击性的法规和措施,有许多,从制定那天起,安抚情绪的作用就远大于亡羊补牢的作用。治标不治本,使得相同本质的问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反复重发。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很多措施明显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没在可持续性上做足功夫。
希望“地沟油”检验方法不是这样的临时措施,它至少能在食用油安全问题上,长效性地让消费者不再提心吊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在政策制订者们在细节上做足功夫——比如:明确受检油的范围;确定受检油取样方法;确定发生争执时的裁定程序;制订操作性强的举报措施;制订明白无误且执行力强的处罚规则。而最重要的是,是要确定,这样的规则,应该由谁来执行?而由此产生的包括抽样和化验的种种不菲费用,应该由谁出?
后一篇:本周新闻人物:“站着”维权的蟹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