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成人携儿童乞讨要零容忍

(2011-02-11 15:56:59)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闻评论
  据中国之声报道: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宫小村及其附近地区,是出名的拐卖儿童,逼迫儿童乞讨的据点,那些被雇佣去乞讨的儿童被称为“香”,他们在乞讨训练过程中遭到了非人的折磨。
  虽然当地的机关报已出面澄清“目前还没有发现拐卖儿童集团和据点,以及泼硫酸、铁笼子训练等残害儿童的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存在个别人利用残疾儿童行乞行为”,也就是说,那些“带香”的和“香”们,并非浮云,更不是别有用心的谣言。基本事实存在的前提下,细节本身不容细想。没人指望当地有关部门一两天之内的应急性调查结果,能让真相完全大白于天下。我们凭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和见闻,就能想象出其中的诸多情节。
  在我做社会新闻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耳闻目睹的乞丐,可谓千奇百怪。这其中,包括许多真正的无法谋生的人,或临时遭遇到困难,不得不伸出手来乞讨的人。这种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民政福利事业水准的提升,数字和规模在不断减少。另有一部分,则是传说中的“职业乞丐”,这是一种职业选择,我并不愿意像别人那样,将这种人称为“假乞丐”,并因为他们可能在远方有一幢新修的房子而厌憎他,因为我认为,乞丐没有真假,一旦下跪伸手,就是乞丐,这是一种谋生手段,从某种程度上,他们甚至能为满足生活越来越好的人们布施的愿望和兴趣,只要他不制造虚假身世和编造故事说自己是失学贫困者或丢失钱包者,甚至卖身葬父母者,以骗取别人的同情,基本是无大害的。
  真正让人愤怒的,不是以上列举的那些乞丐,而是以小孩(特别是残疾小孩)为道具的所谓“带香者”,他利用人们对孩子天然的同情和怜悯,有意识地进行欺骗,在伤害残疾儿童身心健康的同时,也打击了人们的善良用心——再没有比同情心遭到欺骗更让人愤怒和伤感的,从这层意义上讲,这些“带香者”,他们对社会造成的伤害,绝不是个体性的。很难说,这个社会日益冷漠的人情和越来越少的悲悯,与他们没有关系。而更让人愤恨的是,一旦贩卖同情成为招财的绝招,那么,围绕同情而产生的包括拐带、贩卖甚至伤害儿童制造可怜的罪恶勾当,也就应运而生。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坚守以下底线,即:不能让儿童(特别是残疾儿童)成为乞讨的工具。在这一点上,国家有相关的儿童保护法做支撑,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包括公安、民政和残疾人组织,应该将这个漏洞堵起来。在我们的救助机制还不能做到无缝全覆盖时,我们不妨先从最需要关注的童丐问题着手,对成人携儿童乞讨现象零容忍,全社会动员,关爱,帮助那些处于弱势的儿童乞丐,让他们健康而安宁地成长。对危害他们身心健康的行为,施以曝光、收容、教育甚至付诸法律等具体手段。不能让任何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孩子成为社会关爱的死角,不能让他们从社会的关爱中遗漏,而成为违法犯罪分子手中的“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