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虐狂才经得起15次高考的折腾?
(2011-06-07 08:51: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闻评论 |
今天,“专职”考生、“兼职”生意人,44岁的成都市民梁实又要上考场了。这是他第十五次参加高考。有人说他是“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现代范进”。(6月6日《华西都市报》)
如果按某些参与过高考的年轻人的说法:“一次高考,相当于脱一层皮”。那么,十五次高考,就意味着脱了十五次皮,其中的酸甜苦麻,不用多说,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许多人,在回忆起自己人生中最艰难最难的日子,想得最多的,恐怕就是高考的那些日子所受的困苦。
但梁实却不这么认为,用他回答记者的话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高考梦就好像烙印一样打在我们这代人的身上。”
显然,他是把这件事情,当成了一个心结,一个梦。这是一种近乎于懵懂时代对某个心仪的人单恋而不得的感觉。高考在许多人心中,就是那个“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对象。只是多数人,在体会了她的厉害之后,不再敢做无谓的尝试。
有人将梁实这种执著,当成一种自虐;有人则将它当成一种磨炼意志的修行。有人,将这种行为,归纳为被高考折磨之后培养出的“斯德歌尔摩综合症”,有人则将此作为一种作秀。有人则更是担心他这样的行为,会不会倡导一种与社会总体发展方向相悖的惟高考论成败的价值观。
作为一个事业成功的商人,梁实其实在某些方面,已证实了自己的价值。他完全有理由,凭着自己的兴趣,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人生梦想。我与他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人,知道和他同龄的多数人在做着什么,在很多人沉迷于麻将、商场征战、酒场争斗和泡下n代的小妹妹时,这个中年人却选择了一种近乎于天真的回归,在干着一件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这不是嗜痛成瘾的自虐,也更无须担心他有什么价值观引导的意义,因为多数人,不会做这样的选择。
后一篇:别让中国豆芽替德国大肠杆菌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