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个月19个安全文件最终没有预防住踩踏事件

(2010-03-28 08:48: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闻评论

 

 

 

 

  3月22日,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附小发生一起学生踩踏惨剧,造成一死三伤。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至今,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已转发、下发关于校园安全工作各类通知文件19份。(据《中国青年报》)

  三个月19份通知和文件,平均一个月6份,如此的密度关注,却效果不彰。

  在我们的社会运作体系中,每当发生此类悲剧,都有一套固定的处置流程。包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出面协调、救援伤者、安顿死者家属的情绪、亡羊补牢查清事故发生地的隐患,并推而广之,向所有易发生类似事故的行业、部门和企业,发出警示和整改的通知和文件。

  这样的流程,意在推局部到全部,广撒安全之网,可让这些流程真正起作用的前提,是确保执行力,并推动安全管理的制度化。

  但对于一些人来说,总觉得事故是偶然的,青春痘长在别人脸上,与自己没有关系。因而麻痹大意甚至麻木不仁,任你三个月发19个通知,我这里大不了完成任务式地一级一级往下念,念完就存档扔一边。他们比谁都明白,他们的上级,不过也是起的批转和传达的作用,而并不对他们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去深入了解。特别是在安全工作上,不发生事故时,风平浪静,看不出不妥之处,一旦发生事故,细细查来,漏洞百出,个个都通向灾难之路。

  除了上述的麻木偷懒之外,一些部门片面地将重视理解成“发文件和通知”,文件和通知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什么都不医的空话套话和口号。这样的文件,层层下发和转发,无非是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这种现象显然不仅仅存在于教育安全领域。回望这些年,诸多治理领域,发的文件和转的文件,想必也是非常可观的。但其是否达到理想效果,恐怕没多少人乐观。文件的力量,还在执行。如果有用,一个足矣;如果没用,一天一个也枉然。

 

  (本文来源:新京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