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那些优秀民办学校校长一个舞台吧!

(2010-03-03 10:25: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闻评论


  去年12月,蒋茂堂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校长”,到人民大会堂领奖。这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等六家机构举办的评选。可几乎同时,他成了“光杆司令”:学生没了、老师没了、学校没了!他说,这是对自己“最大的讽刺”。(3月2日新京报)


  还有什么比这更具讽刺意义的?一个正在唱戏并获得掌声的演员正陶醉在歌唱之中的时候,睁开眼时发现舞台已经拆散于一片烟尘之中。这不是周星驰电影中的搞怪情节,而是现实。让人笑不出来的是,现实中被拆的不是舞台,而是学校。在一些孩子背着书包唱着歌曲迎着阳光奔出学校的时候,另一些孩子,却在心中暗自伤感——我们的学校在哪里?
  民办子弟学校,长期以来是个复杂的概念。有关它的负面新闻和正面新闻都不少。而像蒋茂堂学校被拆这种分不清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矛盾新闻,所反映的,就是农民工子弟的教育,以及这项事业的尴尬处境。
  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努力地做着工作,为那些在城市之中生活的农民工子女提供包括免费寄读和无差别公办外来人口教育。在现有的公办设施还不能解决所有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时,对作为补充的民工子弟学校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的先进人士如蒋茂堂等进行表彰和鼓励。另一方面,另一些政府部门,又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些受表彰者的舞台拆除殆尽。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好。
  可以肯定地说,不管农民工的子弟们是否能进入学校读书,都无法改变他们要跟着父母住在城市的事实。我有过多年与农民工子弟校打交道的经历。第一代农民工们,深感自己所受的教育不足,使自己生活挣扎得很辛苦,因而,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愿意把有限的资源投向孩子们的教育。但是,这种投入的前提,是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而且不影响他们的正常的生存。而为他们提供相对便利的受教育条件,使孩子们的学业不至于荒废,对农民工们,以及对城市,都是有非同寻常意义的。那些孩子,作为城市的第二代移民,多受教育和获得城市的发展机会,对城市的安宁是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或教训)告诉我们,低素质和歧视下的移民第二代,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元素。
  别急着拆那些为农民工子弟们建的学校,别急着拆那些在农民工子弟教育中有所作为的民间人士的舞台,别急着拆政府职能部门为改善教育环境而做出积极善举的台。让蒋茂堂及他的同路人们,成为正剧的主人公,而非举着荣誉证书,站在校园的废墟上当“光杆司令”,那样,可就真成了一个大大的杯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