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实”起来的信用才能令人敬畏
(2009-10-22 11:24: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闻评论 |
信用又热门起来!
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信用是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人无信不立;人若无信,猪狗不如。在先人看来,没有了信用,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西游记》中的孙猴子,刚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就懂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没有信用,看你还能做成啥事?
先前的失信者所要承担的包括整个社会对其的排斥和谴责、宗族对其的处置、和他内心因果报应心理的折磨等代价,现在基本上已不存在了。。惟一剩下的,就是自己内心的道德担当,但这仅凭自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脆弱得如同肥皂泡一般,轻易就能被捅破。
与失信的成本降得越来越低的状况相反,在商业气息甚嚣尘上,利润是惟一追逐目标的当下,失信的获利机会却在大幅增加,以至于出现“失信是失信者的通行证,守信是守信者的墓志铭”的可悲场面——正版货干不过盗版;做真货的斗不赢做假货的;诚实守信被当成迂腐和落伍的品质。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我们社会没有一个良好的征信系统,从法律的角度,信用没有“实”起来。许多人,在说到诚信时,总爱拿西方人如何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自己的信用。那是因为在他们的社会中,信用是看得见,摸得着,并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益处或损害的东西。一次地铁逃票的记录,可能影响一生的贷款、税务优惠、商业授信和别的经济行为,这样的代价,可能多数人是不会愿意去付的。
应该说《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其实就是一个让诚信“实”起来的法律文件。从它公布之日起,舆论界和公众的意见中不难发现,人们对这一条例是否能从本质上改变国人对诚信的态度,并不抱乐观的看法。大家更多的,是从银行是否有权力评估一个人的信用度?人们对自己的信用信息的查询是否需要收费?个人诚信信息的安全度等方面,给出了担忧和否定的看法。应该说,这种基于对某些垄断色彩较重的企业和部门的担忧惯性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科学,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但是,有总比没有好,对于征信条例,我们不妨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它,它从无到有,已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如果在此基础上,不断吸取经验,加以完善,一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法制化诚信体系的建成,将为时不远。
先前的失信者所要承担的包括整个社会对其的排斥和谴责、宗族对其的处置、和他内心因果报应心理的折磨等代价,现在基本上已不存在了。。惟一剩下的,就是自己内心的道德担当,但这仅凭自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脆弱得如同肥皂泡一般,轻易就能被捅破。
与失信的成本降得越来越低的状况相反,在商业气息甚嚣尘上,利润是惟一追逐目标的当下,失信的获利机会却在大幅增加,以至于出现“失信是失信者的通行证,守信是守信者的墓志铭”的可悲场面——正版货干不过盗版;做真货的斗不赢做假货的;诚实守信被当成迂腐和落伍的品质。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我们社会没有一个良好的征信系统,从法律的角度,信用没有“实”起来。许多人,在说到诚信时,总爱拿西方人如何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自己的信用。那是因为在他们的社会中,信用是看得见,摸得着,并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益处或损害的东西。一次地铁逃票的记录,可能影响一生的贷款、税务优惠、商业授信和别的经济行为,这样的代价,可能多数人是不会愿意去付的。
应该说《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其实就是一个让诚信“实”起来的法律文件。从它公布之日起,舆论界和公众的意见中不难发现,人们对这一条例是否能从本质上改变国人对诚信的态度,并不抱乐观的看法。大家更多的,是从银行是否有权力评估一个人的信用度?人们对自己的信用信息的查询是否需要收费?个人诚信信息的安全度等方面,给出了担忧和否定的看法。应该说,这种基于对某些垄断色彩较重的企业和部门的担忧惯性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科学,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但是,有总比没有好,对于征信条例,我们不妨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它,它从无到有,已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如果在此基础上,不断吸取经验,加以完善,一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法制化诚信体系的建成,将为时不远。
前一篇:不请黑保安的娱乐场所更安全
后一篇:闲时翻书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