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假不出门旅行也有乐趣
(2009-10-08 19:14: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生感悟小品 |
——人人心中都有个瓦尔登湖
可能是听了太多的朋友说起节假日旅行挨宰和不痛快经历,加之我和家人都害怕人多嘈杂,所以,国庆8天假,基本上没去哪里。每天全家人宅在家中,煮一锅排骨或玉米粥,就着朋友们送来的各色月饼,看碟、看书、看小美美扮狗狗、或上网偷菜。
大假前配了一套音响,看碟的效果更好,把自己先前看过的许多经典片中的桥段,又拿出来重新回味一番。不知是心境还是音响效果使然,看那些老片,又有许多新感受。买音响的钱,其实就是没出去旅游省下的。
这八天时间,虽然没出远门,并不代表没有温暖而舒畅的情节可以回味,我甚至觉得自己快接近了我老妈奋斗一生而没有实现的理想——缸中有米,冰箱里有菜,桌上摆着水果和瓜子,全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
我的生活,比老妈的理想更细化。我还想有美妙的音乐,还想和美儿做游戏,还想每天早晨亲手给妻儿做碗红糖醪糟汤圆,还想从网络中,看到和听到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们,听他们半真半假地倾诉旅途的烦恼,并强压着幸灾乐祸的心情,假惺惺地打出一行安慰文字。
在这个大假里,除了国庆、中秋之外,我的四十岁生日夹在二节的中间。这使得我比别人收到更多的祝福短信。应该承认,有人记得生日,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无论是来自手机短信,还是来自伊妹儿或QQ贺卡,我都感到幸福与快乐。那些文字,有些来自熟悉的朋友,有些则来自陌生的网友或读者。其中很多祝福,都不是短信运营商们有口无心艳丽却冰凉的程式化作品,而是发乎于他们心灵的文字。这些文字,让我感觉到文字的另一种面孔和另一种温度,使我越来越明白,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比冰冷彻骨的匕首投枪更有力量。当然,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否定自己以往所写的文字,而是觉得,其中如果再多些悲悯与爱,会更好一些。这也算是一点小小的启示和感悟吧。
这八天中,我也小读了几页书,其中读得最多的,是妹妹桑格格的《小时候》,应该说这本书早在文本文档期间我就是看过的,后来出版后一纸风行成为畅销书,国庆前格格回成都来,给美美送了一本,至此,每晚女儿睡前都要拖着我给她念桑格格阿姨的书,并乐得在床上打滚。托桑格格的福,5年来,小家伙终于主动要求爸爸哄睡觉了,连以往铁打不动的外公,也成了替补队员。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节假日的界限原本并不那么明显,如果不怕饿肚子,天天都可以是星期天,因此,对大假的解放感没有别的朋友那么强烈。休息与工作,交互进行,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时间,交付给了工作——为写一部新书做着准备,这本版税12%的小书,将消耗我几个月时间采访和写作,我将之作为一种挑战。游走于各种被采访对象中,我仿佛又回到当初做记者的那些日子,妻为此天天整理录音,将我采访的声音变成文字,我们都辛苦而快乐地工作着,既兴奋,又疲惫。
如果来个数字化的总结的话,这个大假,看浏览碟片20部左右;收到美儿的生日祝福画两张;跑到房交会吃了1个免费汉堡,收集了一大堆广告,并险些买了套房子;采访了两个老人,被媒体反采访两回;去锦里吃了顿小吃;给人民网“2009年1-9月文化现象排行榜”当了回点评嘉宾,看书数十页;接待外地来蓉的读者朋友两个,给妻儿煮醪糟汤圆N碗……
一地鸡毛的假期,平静而忙碌!
今天大清早起床,隐约听见有人在说:“人人心中都有个瓦尔登湖。”那是我内心的声音,我的瓦尔登湖没在郊外,而是在成都市天涯石北街一幢电梯公寓的15楼上一套小户型房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