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在让252位教师白领工资?

(2009-09-15 10:02: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闻评论

 

  不上班却工资照拿,还按时晋级,早在6年前,这就在河南郏县的教育界成了事实。“这些人有的还不到40岁,但待遇却与在职教师相同,工资照拿不说,而且还能晋档晋级,真是白领工资的‘白领’。在县政府的文件里,这252个人被称作‘编外离岗’。”不劳而获自然不是一种值得认同的行为,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白领”现象并非一个单纯的“对与错”的问题。(9月14日《中国青年报》)

  252人,占郏县4202位教师编制二十分之一强的人只领工资不上班,这也太“幸福”了。而据说,造成这种“幸福”局面的原因,是为了实现“不超编”而做的努力。

  据知情人介绍:2003年实施人事改革时,该县共有5000多位教师,超编798个,除去提前退休的和病退的,郏县依然超编。县政府面临两难选择———直接让一些教师退休,肯定会妨碍稳定,继续保持超编,上级也不会允许。为了完成任务,县里只好把经济上的压力交给自己扛,在特殊时期使用特殊办法,编外离岗。

  这种状况,绝非只发生在郏县一地,也更非只在教育这一领域。近年来,在机构改革和严格编制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和行业,都出现过这样的场面:政府有关部门,以财政上的牺牲换取短时间的稳定和向上汇报成绩单的完成,以一种近乎于掩耳盗铃的方式,戏剧性地完成一些刚性的指标。经过一番偷换概念的捣腾,总算在表面上把人员控制在编制之内了,而其实,减编最终的减少支出的目的,却根本没有达到。没有减少财政支出的减编,又有何意义呢?

  这种暂时隐藏和迟滞矛盾的办法,犹如往毒疮上抹油彩和麻醉剂,只能是权宜之计,对于某些只求在任期内安全过渡的官员,这种既完成了上级减编命令,又没引发不安定事件,将定时炸弹的爆炸时间设定在离任之后,是他们首选的办法。

  油彩或麻醉剂终究不是治本的良药,一旦时过境迁,主事者发生变动,人去政息的传统再次发挥效力,当初悄悄埋下的祸根,则以变本加厉的方式爆发出来。

  因此,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未来的考评机制中,要强势地介入一个解决过程的环节,即上级主管部门在对下级进行工作指标考核时,既要查清他们的指标的准确度和真伪,又要考评其实现指标的过程是否合理合法,是否有离谱的变通和“换汤不换药”的矛盾后移。

  以往的减编或机构改革,大抵都只是要数字指标,看下面报上来的数字是否在上面给出的框框内,而至于纸面背后又多出多少离岗而不离薪的“白领”,就不得而知了。而腾出来的岗位,不久又会以各种不得已的理由,再一次挤破编制。这种状况,在经济相对落后、财政饭是最稳定的选择的地区,在一些官员可以将编制当成资源使用的地方,尤为严重。

 

 

(发表于2009年09月15日   新京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