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核能否成为民众反制官员的武器

(2009-07-01 09:58:42)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闻评论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将对我国的党政干部评价体系产生重大影响,过去唯GDP的考核评价指挥棒会发生重大转向。将通过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以全面加强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据6月30日 《第一财经日报》)
  我注意到,新闻界和评论界很敏锐地将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中最关键的点提了出来,从一些媒体的标题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对此的态度和评价,《新京报》以《政治局要求加大民众满意度在干部考核中分量》为题,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而《第一财经日报》则以《不唯GDP论英雄 我国推行干部“全面考核”》。应该说,一南一北两份报纸,都从这条新闻中,各自解读出符合自己读者关注兴趣的信息。不论是“不唯GDP论英雄”还是“加大民众满意度”,都是准确抓住了当下领导干部考核的脉门,其民意关注度和实际效力,都是值得期待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种表象,其实就是同一棵要苗上结着的两个果子。
  关于干部惟GDP论英雄的考核,在坊间早已是意见纷纷,理论界和媒体对此有颇有微词。把一个整体的绩效考核体系简单地落脚在GDP上,而没有纳入环境、资源、老百姓满意度和其他一些社会指标,已日渐暴露其缺陷和不科学性来。GDP一枝独大的恶果,已在很多地方显现出来了:它形成了错误的指挥棒,影响了地方官员们的行为,导致时常出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新闻媒体提供了许多冷笑话式的猛料,为网络提供了众多的的恶搞资源,为民众提供了太多哭笑不得的谈资。一些事件,已直接成为影响干群关系,妨碍地方和谐的因素。
  但是,民众的不满意,最终无非是变成了各种短消息或网络笑话,以牢骚的形式发了出去。除了宣泄和让自己内心更不痛快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一些民怨甚大的工程或项目,就在媒体的关注和民众的冷眼观望中强行上马,并折腾下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恶劣后果。由于缺乏必要和有效的民众参与机制,很多老百姓对决定自己未来生活甚至命运的事情连象征性的发言机会也没有。对于那些损害他们利益让他们愤恨不平的官员,他们甚至缺少起码的反制措施。一个地方的官员,无论升迁还是受奖,很大程度上由他的上级说了算,而与治下老百姓的意见关系都不太大,这样的局面,很难说是合理的,而官员做事顺谁的意讨谁的开心,也是不言自明的事情。这样的后果,便是民众对公共事务冷淡甚至心死,毫无主人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某些地方,因为意见得不到及时的舒缓,而积压成高温高热的危险因子,偶然遭遇一个意想不到的火花,便会爆炸成一场灾难。
  无论是瓮安还是石首,以及更久远的一些群体事件,背后都有这种民意喜怒得不到合理疏通的原因。因此,加大民众满意度在干部考核中分量,是取得科学决策并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对于一个地方领导者来说,只有本地多数群众满意的政策和举措,才是科学合理的。特别是关乎民生的事情,老百姓的感觉与知觉,是最敏锐的,他们比谁都明白,什么能让他们痛苦,什么能让他们快乐。
  应该有更多的制度化的渠道,让老百姓能够切实感觉到,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能为当地的领路人所接受,让他们有权力把那些让他们痛苦的官员请下去。要让所有官员真切地感受到权力为谁所授,这对他们在做决策时,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民众的意见和话语越来越有力并能通过有效的渠道把这种力量行使到官员的政绩考核中,并决定他们的升降的时候,官员们向上还是向下负责的选择,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无疑是实在而有意义的举措,当然,如何能制度化地让考核成绩在官员的升降中起作用,如何让民众的真实意见不带水分地进入到考核流程中,都需要通过细致准确的操作手段来加以保证,并需要时间来实施和完善。可以肯定,这是从正确的路上出发,我们有理由对结果充满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