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曾颖眼中的世界
曾颖眼中的世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971
  • 关注人气:73,2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弱势人群多点人文关怀无损制度刚性

(2008-12-16 09:13:47)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闻评论

  12月1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武汉市一位64岁的重症病人急需动用医保卡里的钱,但忘了密码,按制度要求她必须亲自到银行办理相关手续;病人家属只好请120将病人送去办手续。该病人是4次下达病危通知书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顶着几级大风吸着氧气冒着生命危险到银行去取自己的救命钱。
  此事尖锐地反映出当前强势部门制定规则时的刚性和刻板。而争议的焦点也就在此——在“死”的制度面前,活人应该怎样处置?有没有一种更加人性化的选择,能让一些硬性的规定和制度,变得柔和点?
  对于制度不计客观情况的刻板坚持所造成的悲剧和荒诞剧,可谓是数不胜数。据报载:某地运政人员,公事公办地拦下欠缴养路费的救护车,铁面无私地看着车上的孕妇死去;某些医护人员,死死抓住“家属未签字不能手术”的原则,眼睁睁看着活人变成一具尸体;某些机关和部门,为了严格执行制度,让老人们公证自己还活着;某些服务部门,为了遵守规定,硬生生将没带“老年证”的白发老人们推到年轻人的行列中……
  看多了这样的新闻之后,你有时会极端地认为:“过于认真地执行制度,甚至是一件令人反感的事情。”特别是在普遍存在“关系好了飞机都可以刹一脚”的社会现实中,许多弱势者在遭遇到公事公办的时候,本能地将严格执行制度,看成是一种冷漠与欺凌。
  当然,制度本身应该尊重,但问题就在于,在各行各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中,总会有一些说轻点是不完善,说重点是冷漠或错误的条款,它们的负面性,常常是要在搞出大新闻之后,才会被重视起来。而多数隐性的不合理制度,就埋伏在浩如烟海的文件海中,一不小心就跳出来伏击你一把。
  回到本条新闻中来,银行在事后的申辩中,一再宣称:坚持制度(甚至制度本身)是没错的,只是让病人坐救护车来办理手续,确实显得有点不人性化。而笔者认为,银行的认识并不能仅止于此——是否可以在制度的执行层面,加入一些人性化的操作细则呢?比如,在核实客户确实有不得已的原因需要帮助时,是否可以无偿或有偿地上门进行服务呢?显然,像这样睡在床上等救命钱的也不是多数。别拿成本来说事,这需要的开销并不比银行的巨无霸办公楼多,如果说办公楼竖起来的是形而下的形象的话,那么它树起来的,将是形而上的。在执行层面,多点人文关怀,不仅不会损害制度的刚性,而且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