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业诗人,请别挖苦《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2008-09-11 16:19:44)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闻评论

《读书》杂志第8期上,看到一篇题为《大地震与文学表达》的文字。作者周瓒,以诗界专业人士的视角、语调和观点,将前一段时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流传甚广的各种非专业人士写出的诗歌,称之为“呻吟之作”,是典型的伤痕文学,他以《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为例,称它们的功能仅是缓解和抚慰式的。而作者引用诗人韩东的博客,更直接地表达了一种“专业诗人”的态度:“在这种时候,写什么东西都是没用的,都是轻佻犯贱”;而诗人朵鱼,在他写地震的诗中,则称写这类诗歌的人“轻浮如刽子手”。
在这些专业人士眼中,这些“不假思索大言不惭的抒情文字、诗歌的出出笼”,是在为“死亡镶上金边”,是倒腾“二手死亡”。他们以《今夜,写诗是轻浮的……》为题写诗,把一大批一面流泪、一面赶去捐款献血,并发自内心吟颂诗歌的人称为“刀笔吏”。
事实上,我们也看过一大堆“纵做鬼,也幸福”之类的文字,这些并不是地震诗歌的主流,恰这些东西,却是所谓专业人士所为。而充斥于互联网和民间的“地震诗”,其中有许多,是亲历地震的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的震惊,痛苦与感动之后,从心底流出的毫无专业水准,被某些专业人士视为非诗的文字,包括《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生死不离》等,这些令诵者和听者泪流满面,并激发无数人把关注目光和捐款投向灾区的文字,本来是应该由专业诗人们来写的啊!
中国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对分行文字有如此的热情与激动了。但这些文字,并非来自专业刊物和专业刊物之手。那些曾经用晦涩矫情的文字让人们远离诗歌的,恰是它们的“专业”。对于大众来说,诗歌和诗人已成为无关痛痒的东西,甚至只能在某些报纸的娱乐版报道上,以梨花体、裸体朗颂或为房自杀之类形象出场,偶尔刺激一下大众的神经,而他们的诗歌与文字,却无可挽留地被大众抛弃。他们将这种结果,归结为“精神家园的丢失”和“文化衰落”、“礼崩乐坏”。这一切,与他们都无关!
说真的,专业诗人们,请不要挖苦草根诗人们。至少,在你们写出令人动容的好诗之前,别那样做!他们不是为写诗而写诗,甚至他们心中,根本就没有你们称之为“诗”的东西。这不知道是不幸?还是幸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