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上网最应该学习的是什么?
(2008-07-10 07:12:5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闻评论 |
|
不管承认不承认,我们已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在这个时代,漠视甚至仇视网络,对其在不加了解的情况下便否决排斥甚至封锁的方式,显然是愚不可及的,真正明智的办法,是正视它、了解它,并合理使用它。就如同以往的各个信息时代一样,在报纸、广播和电最初出现的各个历史时代,总是先掌握并运用它的一方,占得胜利的先机。因而,在一个拥有2.5亿网民的国度里当官,如果不会上网或不懂得网络规则,是多么不可理喻的事情?要知道,这2.5亿人中,多数是可能决定社会发展走向的动力人群。
于是,我们能看到,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也有无数官员上网的新闻传来。包括周老虎在内的许多社会事件,也因为有了网络元素的参与,而变得更加精彩。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这样的新事物,许多官员还一时半会不能适应。7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湖南省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实名上网以来,面对网上的种种尖锐意见或质疑和责骂,“直砸键盘却不能用粗口还击”,这篇报道的本意是正面的,但透出的信息,仍有一些警示意义,即在现实中处于强势的官员们,在技术和话语能力都处于弱势的网上,究竟该学习些什么?
这种学习,显然不是技术性的发帖顶帖或用火星文FOC之类语言进行对话。而是一种态度——每个ID都是平等的。
虽然在现实中,许多官员们也言必称同志,表面看来好像是平等的,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同志”与“同志”的话语权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志说的话就是“指示”,而有的同志的话,却什么都不是。
在网络上,这样的局面却有所不同,虽然根据技术等级的不同,大家所拥有的功能和权限也有差异,也有人时常玩删帖改帖的手腕,但比之于明晃晃的面对面对话,网上的交流还是能显出其在平等方面的优越性。每个ID大致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一次跟帖都只能提一次帖,每个人的发言都可以引人支持,也可以遭人反对,也可以被人漠视冷落。这与官员们在现实中开会,显然有天壤之别。但后者与前者能听到真实声音的几率,也相差甚远,而真实声音对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而,官员们上网第一件事,便是以平等的心态面对每个ID,并耐心看各种喜欢或不喜欢的言论,从中找到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千万别动不动就拍键盘或冲冠一怒想骂人封帖,如果那样,别人就不和你玩了,甚至会引来更大的反作用。这也许是听取真实声音的代价之一吧,当然,网络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
于是,我们能看到,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也有无数官员上网的新闻传来。包括周老虎在内的许多社会事件,也因为有了网络元素的参与,而变得更加精彩。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这样的新事物,许多官员还一时半会不能适应。7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湖南省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实名上网以来,面对网上的种种尖锐意见或质疑和责骂,“直砸键盘却不能用粗口还击”,这篇报道的本意是正面的,但透出的信息,仍有一些警示意义,即在现实中处于强势的官员们,在技术和话语能力都处于弱势的网上,究竟该学习些什么?
这种学习,显然不是技术性的发帖顶帖或用火星文FOC之类语言进行对话。而是一种态度——每个ID都是平等的。
虽然在现实中,许多官员们也言必称同志,表面看来好像是平等的,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同志”与“同志”的话语权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志说的话就是“指示”,而有的同志的话,却什么都不是。
在网络上,这样的局面却有所不同,虽然根据技术等级的不同,大家所拥有的功能和权限也有差异,也有人时常玩删帖改帖的手腕,但比之于明晃晃的面对面对话,网上的交流还是能显出其在平等方面的优越性。每个ID大致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一次跟帖都只能提一次帖,每个人的发言都可以引人支持,也可以遭人反对,也可以被人漠视冷落。这与官员们在现实中开会,显然有天壤之别。但后者与前者能听到真实声音的几率,也相差甚远,而真实声音对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而,官员们上网第一件事,便是以平等的心态面对每个ID,并耐心看各种喜欢或不喜欢的言论,从中找到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千万别动不动就拍键盘或冲冠一怒想骂人封帖,如果那样,别人就不和你玩了,甚至会引来更大的反作用。这也许是听取真实声音的代价之一吧,当然,网络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
前一篇:薄荷:酷暑里老天爷送给人们慰安药
后一篇:看了《赤壁》我怎么只记住一堆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