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周老虎"搞成世界级新闻的?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闻评论 |
备受公众和媒体关注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经过监察、公安机关艰苦细致的工作,已经有了明确结果。经查实,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是一个用老虎画拍摄的假虎照。目前,周正龙已经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罪报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经省政府批准,省监察厅决定撤销省林业厅做出的“经鉴定周正龙提供的华南虎照片是真实的”和“对周正龙奖励两万元”的行政决定,对省林业厅和镇坪县13名相关公务人员作出了严肃处理。(2008年06月29日11:32
西部网 )
这是个迟来的结果,但比没有结果来说,已好之千倍,这次陕西省有关部门终于没有让小道消息成为大道消息,此前有传闻称,此次新闻发布会还是会像以往一下,以一个推字诀将事件往下继续推去,直至无型。此前新闻媒介对此事件的关注,因为信息源的欠缺,而被当事的关克同志戏谑地称之为“传”字头新闻。但好在,这“传”字头也仅挂了三天就坐实了,而没像另一些新闻,被一直“传”了下去。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传”字头新闻风行的呢?
从广义上来讲,“传闻”变成新闻,小道消息当成大道消息,都如关克同志所批评的那样,既是采访作风问题,也是职业道德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总是不好的。但这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源。而真正的根源,恰是当下某些对信息发布权的权威部门错误地理解了舆论与宣传的关系,把一切信息神秘化,使大众的知情权受到伤害这一现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里我就不扯远了,只拿“周老虎”事件作个简单分析。
关克同志是否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周老虎这一件不大的新闻变成世界级新闻的根源?这与他和他身后的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有什么样的关系?说这只小蜥蜴是在他们的掩饰与呵护之下,变成一只巨型恐龙的,似乎显得有点夸张。但如果事发之初他们把相关信息通过媒体向公众披露,并在第一时间请来无关联关系的第三方进行权威鉴定,并在自己承诺的时间里向媒体公布相关进程,媒体即使想“猜”想“传”,也没有什么空间,更不要说传得满地混沌。
这一切做得怎么样?谁说了也不算,公众自有眼睛。而造成的后果,却是将“周老虎”搞成了个吊胃口的悬案,人们像期待另一只靴子掉地一样,在等待着一个结果。而只要公众有期待,媒体就有报道的责任。而如果媒体不能从正常的信息源那里得到信息,那么就必然采用一些非常手段。这种寻求手段不一定正确,但与封锁信息搞神秘主义地想把事情拖于无形的另一方相比,则只能算小恶。就像娼与逼良为娼者之间的关系,后者的恶劣程度显然大于前者。可以说在某种特殊时段,“传”字头新闻成为一种非常之法,而更可悲的是,这种非常之法,却往往又非常接近真相本身。这就如在大道消息不通畅的时候,必然会是小道消息泛滥的时候,而可怕的是,后者时常被印证是真实的。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相反的例子:5·12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三天,成都市面上传出上游化工厂泄漏,自来水不能喝的消息。满城出现抢水风潮。有关部门并没按传统方法,对信息进行压和堵,而是采用及时公布化验报告与取样过程,将结果在媒体上及时披露,这样做,不仅天没有掉下来,而且使水危机在第一时间得到平息,并作为一个新闻开放的范例,广为中外媒体好评。
这一事件,让我不得不说“只有正常信息不受阻拦,谣言和传言才不会有市场”这一句正确的废话。但对照我们当下的某些政府部门和相关职能机构的举动,谁又敢说这句废话没有现实意义呢?
值得肯定的是,陕西省政府所做出的决定,向正确的路上走了一大步。虽然此前的保密过度和对周正龙采取的连其妻儿都不知道的控制措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总归是一个大大的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