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震亲历日记521:某些富人的表现很丢脸

(2008-05-24 11:18:47)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生活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阴
  
  昨天在赴绵阳的路上听同事张静说起女企业家协会的吴阿姨已六十多岁了,但仍组织抗震物资,往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偏远山区送,我觉得她的事迹挺感人的,于是决定跟着去看看。
  
  吴阿姨名叫吴胜男,退休后开始搞企业,目前是一家效益还不错的高科技企业的董事长,自从地震发生之后,她连续数次将灾民们急需的牛奶饼干和棉被送往“不知名”的灾区那些被物资供应更困难一些的灾民手中。这些灾区,是相对于那些死人较多,交通信息更发达或领导人亲自视察过的“知名灾区”而言。吴阿姨这种“烧冷灶”式的救急方式,效果非常好,在她第一次将救灾的饼干送往灾区时,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拉着她的手说:“已经三天了,我只分到三片饼干!”这让吴阿姨闻之动容,发誓要组织更多的东西往前送,她说:这场灾难实在太大了,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人都没经历过,因此,短暂的措手不及和供应紧张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全社会所有的力量都动员起来才行。
  
  吴阿姨身边的一些女企业家们,都不约而同地加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她们有的往灾区送馒头稀饭,有的往救援部队送下饭菜,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加入到抗震救灾中。
  
  在去往我们的目的地彭州市白鹿镇的路上,吴阿姨无限感慨地说:如果那天的强震再持续一分钟,也许身在成都的我们也将被埋在废墟下,那时,所有的名利地位和金钱,都变成了毫无用处的身外物,因此,在大震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发现这个世界上,最重的不是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而是自己内心的平静和神圣感。
  
  但相比于那些热心于抗震救灾的企业家们,还有更多的大老板们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吴阿姨说:我身边许多身家过亿的大老板们,地震发生后,要么躲去了香港或三亚,要么称病不出来,就怕人们让他们出钱赈灾,他们难道不知道,他们的钱都是从人民头上赚来的?
  
  我对此发表了一些不同看法,我认为,当下中国的很多富人,他们认为自己的发财,主要靠关系、聪明和运气。他们甚至可以感谢天感谢地感谢阳光照大地,却不会对“人民”表示出什么感恩,“人民”在他们心目中,就是市场是资源是被圈的羊。这和很多官员的态度是如出一辙的,他们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上面,因此,只对上负责,只盯着“上面”的脸色,而人民对他们的权力没有任何的制约能力,因而,他们也不会像电视和广播里那样声情并茂地用朗颂腔讴歌并发自内心地感激人民。
  
  吴阿姨没有反驳我的观点,车里静了下来。这时,电台传来万科出资1亿参与灾后重建,阿里巴巴也以灾后几天里捐出的几千万捐款,澄清前几天网上流传的“马云只捐一元钱”的传闻。在特定时期,富人们也不能不顾及舆论。当然,我本人是反对以数字来论爱心的,也不认同某些人用谣言去逼捐的行为。我认为,爱心是发自内心的善意表示,只有全心全意真诚地付出,才有意义。在这一点上,中国富人们还需要提升和学习。
  
  我们带着两车棉絮和榨菜来到白鹿镇,一路所过的村庄,基本上没有成型的房子,沿途看见军队正在将危房推倒,弥漫于空中的烟尘,让人不敢想象地震发生时,万房齐倒时的惨烈景象。在灰尘中,我看到那些满脸稚气的士兵,脸上被汗水和灰尘涂得漆黑,只留下一双稚气未脱的眼睛还黑白分明;我还看到远处的田里,灾民们已开始收割麦子和油菜,现在正是川西“双抢”的时节,抢收田里的小麦和油菜,抢种水稻。以废墟作为劳作背景的农人们的形象,给人以很深的刺激感。
  
  我们沿途经过的天彭、通济等镇,都受到严重毁损,有的地方,水泥大桥已经扭曲,山已经崩塌得只剩下半边。所有残坦断壁下,都有人在寻找家里可用的东西,有人甚至已开始重新往屋顶上盖瓦。所过之处,与其说是一个灾区,倒莫如说是一个正在积极施工的工地。在一处废墟上,几个小女孩正在跳橡皮筋,她们稚气的歌谣,传得很远很远,让听者既辛酸又激动。
  
  据当地一位姓曹的副市长介绍,彭州这次地震,死亡人数800余人,伤者数千,其中重伤一千多人,相比于其他灾区,人员损失相对较轻,而财产损失却相当严重,毁损民房十万间以上,许多靠山的乡镇,民居毁损率达95%。
  
  白鹿镇就属于这样的乡镇,但最让人欣慰的是,在这95%中,并没有包含镇里惟一的一所中学。我每到一处灾区,最留意当地的学校,因此也抽空去看了看白鹿中学,与周围颓塌的废墟相比,白鹿中学的教学楼巍然挺立,像一只可爱而骄傲的天鹅。
  
  为我们带路的小女孩无不骄傲地说:我们的学校是最坚固的。
  
  据统计,白鹿镇死亡61人,失踪11人,伤数百人,无一名是学生。
  
  这时,我在泪光中,突然看到那些垮塌的教学楼前排着的一排排带血的书包,和废墟里伸出的一只只稚嫩小手。
  
  白鹿镇的孩子们,你们是幸运的,无怪乎你们在地震的废墟上,还能跳橡皮筋,唱歌。
  
  在白鹿镇,我还看到许多从陕西等地来的志愿者,他们自带食物和睡具,来这里为灾民们服务。在近乎于废墟的小镇上,我们看到眼神平和的灾民,在庆幸地震时间正好是大家上山干活的时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看得出,大家对保住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已感到异常的安慰。这也暗合了大地震后许多人的心态:生命是最可贵的,其余东西,都是身外之物,只有与生命结合,才有意义。
  
  在我赴彭州白鹿镇的过程中,接到老朋友邹菁华的短信,说她所在的巴蜀明珠电力公司的水电站被埋,35名同事遇难,一夜间,单位家属院里留下5个孤儿,7个单亲家庭。
  
  她是多年前我在电厂的同事,后来调到水电站去了,作为幸存者,她为她曾经美丽的电站和鲜活友好的同事们伤心。她们夫妇正在为孤儿们积极奔走想办法,欲知详情或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的朋友,请看她的QQ空间,号码:25176165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