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分类: 新闻评论 |
据扬子晚报报道:“国家将会有和谐社会的量化标准,居民满意度将是考核社区和谐的首要指标。”昨天上午,在中英(重庆)构建和谐繁荣的社区论坛上,国家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王金华副司长表示,我国正在研究制定和谐社会指标体系。
我一直认为,满意度和幸福感之类的指标是极其主观的一种感受。支持我这种想法的,是早年我在上数学课时偷看的一本小人书中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在古代,有一位富甲一方的人家要娶亲,这位富公子的新娘,是方圆百里万中挑一的美人儿。婚礼之豪华奢侈,令人咋舌,光流水席就摆了三天,收到的礼物和使用的各种器物,则更是豪华珍奇,难以计数。新郎穿着世上最美的衣服,用最豪华的婚礼,迎娶人间最美的女子,应该算最幸福的吧?不料,在掀开盖头的那一瞬,新娘额头上的一颗美人痣却让他很不爽。因为他打小就讨厌女人脸上长痣。这让他很厌烦很苦恼,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
而在他家后院的马棚里有一个乞丐,因为没有资格去吃流水席,偷偷躲在马粪堆旁边,借着马粪的余热取暖,吃着马食槽里的马料,突然感觉自己很幸福,并开始“安得广厦千万间”,为他那些在天寒地冻中找不到归处的同伴们担起心来,并长叹:俺在这里身披马粪头顶瓢,吃着马料过着幸福的生活,我那些兄弟们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好运?
这个故事被很多人拿来作为对幸福感诠释的一种说辞。在有些追求进步的人士的眼中,这样搞实在太犬儒也太阿Q,但它对解决更多坐在幸福上面却不知道什么叫幸福的人,却是十分有用的一剂清醒剂,它至少讲出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一个人对幸福的预期与所得到的幸福实感是成反比的。预期越高,所获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就越低,反之亦然。
前不久,北京、上海等地对一些楼盘的业主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果,大致与我所讲的那个故事所阐述的道理大体相近:在被调查业主中,越是高端住宅区,业主的满意度越低。反倒是中低端楼盘,业主的平均满意度反而更高。
这种状况,虽不能等同于富家公子与乞丐哥们生活状态的差异。而且,其满意度也不满意的层次和实质内容完全不相同。即使再傻的人,也不会因为贵公子对新娘相貌的不满,而要去与乞丐哥们换身份。同理,再不满意的高档住宅区业主,也不可能去与低端楼盘业主互换身份。因为他们的满意与不满意,档次也是不同的了。这就如同长期在摩尔百盛买衣服的人不可能到荷花池去挑衣服一样,是明摆着的。
那么,在没有先决条件之下的满意度究竟有没有意义?如果有,其究竟是对消费者还是对开发商有意义?换言之,这种主观感受,究竟是消费者的还是开发商的。有人肯定会说,业主住得满意高兴,不天天打起横幅到处去维权,开发商修完售完全身而退,当然都满意,这种满意度应该是一致的。
但问题是,世事都难免个万一,万一两者的满意度出现了偏差,成了跷跷板形状,业主满意了,开发商不满意,开发商满意,业主又不满意。这样的情况,在当前的房产市场恐怕不是有与无的问题吧?
这种情况,是让消费者降低对幸福和满意度的预期,还是提供更高的幸福实感?往往前者已通过前期的广告和营销策略把调子起得太高,而后面要不跑调地接着唱下去,没有实力是不成的。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量化和谐社会的标准,满足感低的肯定是富人。
前一篇:黑色幽默《大嘴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