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新闻评论 |
中国城市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变。家庭作为城市的最小组织结构,也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肌体与细胞之间的关系。肌体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着细胞的存活状态;而后者,又对前者是否保持良性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一个家庭的结构变化,都会刻上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印记;而每个家庭的变化与发展,又对城市的经济和精神状态产生了不可抹煞的影响。
让我们通过对一些新出现的家庭组织结构的调查,来看看他们对21世纪城市的影响。
一、一个双独子女家庭的“轮班”生活
2007年,是中国实行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第29个年头。1978年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们即将进入而立之年。这些独生子女,有着与前一代人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曾经被多生子女们羡慕的“独享父母的爱”的幸福,正在变成“独自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他们的特殊的成长经历造就的特殊生存环境和性格特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家庭生活形态。他们组成的家庭被称为“双独家庭”。陈虎和廖小华组成的,便是千千万万个“双独家庭”中的一个。
陈虎和廖小华都是成都一家房地销售公司工作人员,陈是廖的上司,两人在工作中相识相知并结成家庭,两人月收入近万元,在成都算是中等偏上,结婚前房子车子均置办齐备,并于婚后第三年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寻常人家各种引发矛盾的元素在这个小家并不存在。“双独家庭”最容易出现的“性格不合”之类的不安定因素也没有,令同龄朋友们羡慕不已。
但陈虎和廖小华之间,却时常出现一些小小争吵,这些争吵,大多与他们正在经历的“轮班”生活有关。
由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周末或逢年过节回岳父家还是老爸家这个问题上时常引发争议。最终选择相对公平的“轮班”方式,单周回父母家,双周回岳父母家。虽然中途因为婚丧嫁娶之类突发事件而打乱顺序,而打些肚皮官司,但总算还相安无事。但这种平衡随女儿乔乔的出世而打破。两个独生子女家庭生下惟一一个孙女和外孙女,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便开始为谁带孩子展开明争暗斗,险些撕破脸皮。最终也以轮班制这一屡试不爽的解决矛盾方式化解。从乔乔半岁开始,单周在爷爷奶奶家接受核桃加花生加大豆的中式营养餐,双周在外公外婆家大啖牛奶蛋糕蔬菜米糊等西式哺养。单周听爷爷奶奶讲山西话版的熊家婆;双周听外公外婆成都话版的灰姑娘。搞得孩子一口山西版成都话,很是好玩。但陈虎和廖小华却不觉得好玩,眼见着孩子马上就要读幼儿园了,该由谁接受,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
据调查,像这样的“轮班”生活,已成为双独子女家庭的主要纠纷与矛盾根源。许多双独家庭,为此还发生了更为激烈的争吵和斗争。
(待续)
前一篇:刚给美儿做的一张照片
后一篇:小美的招牌表情:怀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