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评论 |
近年来,关于教育改革的话题一直是热门话题,而这个话题的总开关就是高考,对于高考的改革,一直为国内外教育界人士关注着。他们通过调查和研究,提出了种种改革的可能性,其中,有提倡温和改进的,具体步骤包括“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和录取方式”;“选择更人性化的考试模式”,“扩大学校和学生双方面的自由选择权”等。这些意见和建议,有的已见诸于近年来实施的高考政策中,如1998年的“3+x”高考科目设置;2000年北京等地实施的春、夏两季高考招生;2003年实施的考试时间由炎热的7月7日提前到6月7日。而到了去年,则进一步推出了“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举措。这些,都是一眼能看到底的显著变化。
而另一派激进的观点,则认为应该“取消高考”。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以考分作为和选拔人才的惟一标准,是背离现代教育精神的。支持这种意见的人与反对的都一样多,而且争论也非常激烈。可以肯定的说,这种争论在短时期之内是得不出任何结果的。在这里,我们姑且以中立的立场做一番不偏向任何一方的推论,看看在“假如没有高考”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和社会,又将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巨大变化?当然,此话题前面,必须学香港电视剧那样,打一个“本问题纯系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以保证它的纯讨论性质。
以下便是笔者对近百个即将涉及高考的考生、家长、老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采访得到的信息,这些信息简单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欣喜若狂派
虽然是虚构问题,但回答起来也满利索,不用说,支持此问题的很多都是学生们,他们说:假如没有高考,学习也许更轻松也更快乐些,学生中的近视眼和小胖墩可能会少一些;书包可能会轻一些;父母的烦恼和恐慌以及骂人的时间也许会少一些;教育资源的分配也许更公平些;办高考补习班和卖各种高考兵法秘籍什么的将会消失些。用维生素兑点水卖当补脑药的将不再有市场……
第二类:半喜半忧派
此类答案的回答者态度比较审慎也比较理性,他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得出以下答案:老师的压力会小些,也许因此就从心理和心血管高危人群的名单中走出来;某些高校,不再感觉自己像是后妈生的了;大学将独立自主招生,但由此可能出现学分买卖或暗箱操作等新的腐败现象发生。很多啼笑皆非的现象如“教了的不考,考了的没教”或学校为升学率而劝差生弃考等现象将杜绝。学习的最终目的,将是学懂了什么,而非考得过什么……
第三类:愤怒反对派
持这种观点的,以家长居多,兼有部分老师和学生。他们认为,假如没有了高考,在没有任何学习压力之下,孩子们将很自然地选择给自己放野马,就是有高考压力,堵网吧撵迪厅还来不及呢,何况没有!另外,如果没有高考这种公平的考试和相对公平一些的分数录取机制,谁又敢保证不出现权钱交易或别的什么稀奇的录取方式。要知道,我们可是见过凭手上的茧巴厚度录取大学生的啊!另有人则认为,没有狼群追击的羊群注定将堕落成一堆懒散的肥肉。
一位在云南插过队的老知青甚至声情并茂地说:如果没有高考,我肯定还在云南伺候那些半死不活的橡胶呢!
前一篇:祥林嫂下岗之谜
后一篇:我热爱的老艾佛特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