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2024-02-25 21:07:59)
标签:

旅行

京都

奈良

宇治

法隆寺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D3,12.27:到奈良,游览法隆寺、药师寺、唐昭提寺、海龙王寺。

 

再次乘坐JR列车前往奈良。两天乘坐体验之后,对于小日子生活中的交通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买了专门的三日卡(可以省钱哦),但是这种卡并不能覆盖所有的交通车辆,还需要在多种乘坐方案中进行选择。

进出所有的车站均很方便,站台上难得看到工作人员。有一次需要问询时,也只能通过自主柜员机与客服进行视频沟通。

也许是拥有多元化的经营公司,也许是因为长达百年的轨道交通建设,这里的站台设施有些老旧,甚至没有我们视为安全所必需的站台隔离门。但是,所有列车的车厢里,却十分干净整洁。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这节车厢里的座席,居然使用了柔软且一尘不染,而一旦染上污渍将会变得极其难看丝绒面料。

这种既舒适又高档的人性化座椅设计,传递着温暖,也从一个侧面看到了过着小日子居民的爱惜。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法隆寺

坐车到法隆寺站下,然后又走了近2公里,来到了法隆寺南门前的古道上。这条路面,依然是往日的砂石泥土,只是用了两排护栏来保护古道两旁的松树。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法隆寺所处的位置,名为“斑鸠町”,也许古代的这里曾经是斑鸠的领地。后来于七世纪,一位圣德太子在这里大兴土木。据介绍,当年的这位太子,引进了来自西方的佛教,建起了一座“斑鸠寺”。再后来,由于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便舍弃了乡土气的斑鸠,改名为高大上的法隆寺。

眼前这座距今约1400年的古寺,被认为是日本最古老的寺院木构建筑群,并因此成为日本最早一批的世界文化遗产。

法隆寺的南大门,形象朴素,两侧还是版筑的土墙。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进入南大门,走过一条两侧有庭院的参拜道便是法隆寺中门,这座重檐歇山顶的中门,始建于七世纪的飞鸟时代。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在中门的两侧,分别站着一尊金刚力士像。据说,红色的金刚代表着太阳,负责看守法隆寺白天的12小时。而黑色的力士则代表着月亮,负责看守法隆寺夜晚的12小时。

而在我们看来,这一红一黑的两位肌肉暴凸的力士,应该属于佛国的豹利为文集团成员。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贵为日本首位世界文化遗产的法隆寺,没有气壮山河的大门,也没有路途遥远的接驳车,售票点更是隐身在不起眼的中门西侧入口处。

购买门票(500JPY)后,走进中门的庭院。这方庭院被称为“西院伽蓝”,是法隆寺的核心部分。庭院四周回廊环绕,铺满细碎石子的地面上,是梳理出有规律的纹路——枯山水造型。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被枯山水衬托的,便是“西院伽蓝”的核心建筑五重塔和金堂。据介绍这两座建筑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大型木结构建筑,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了奈良乃至日本非常重要的标志。

建于日本飞鸟时代(相当于我国隋代)的五重塔,高有32.5米,其中相轮高约9米,塔内有一中心柱,由塔底直贯塔顶。五重塔共有六层延伸颇长的飞檐(塔的底层为重檐),底层为重檐。如此外挑的飞檐,也是中日佛塔的主要区别。

如今国内的古塔,大都为砖塔。就连浙江国清寺的一座隋塔,也是一座砖塔,并且原来的木构飞檐在天长地久之后,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光溜溜的塔身。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西院伽蓝”的主体建筑金堂,是一座两层的木构建筑,第一层是重檐,第二层为歇山顶。这座建筑始建于672年,可是在1949年遭遇火灾,部分壁画被损毁。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金堂以北,是一座九开间的大礼堂,建于十世纪。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大礼堂里,供奉着药师三尊像。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整个法隆寺的“西院伽蓝”,在回廊的围合里,在细碎石子铺垫中,外观朴实的金堂和五重塔,显得素净庄重。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西院伽蓝”的东侧,是大宝藏院。大宝藏院的南端是圣灵院。圣灵院在一方水池之北,是一座带有“抱厦”的木构建筑。

而圣灵院的北面,是以百济观音堂为中心的宝藏院,内部收藏陈列着由法隆寺传承下来的众多宝物。比如著名的“玉虫厨子”、观音像等(不能拍照)。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走出法隆寺的西院,经过一条长约170米的甬道,便是法隆寺的“东院伽蓝”。所谓的“东院伽蓝”,也是一处四面皆有回廊的庭院,正中间的位置上,是一座八边形基座上的木构八角圆堂——梦殿。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这座“梦殿”里,据介绍供奉有救世观音像。传说中这尊塑像还是整个日本最神秘的佛像之一,还有传说是圣德太子化身的观音像。

可是透过安装在门口的密密铁丝网看进去,那神龛里黑糊糊的根本看不清是啥。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在所有的宗教信仰中,不可避免的都会有种种神秘的传说故事,足以将信仰提升几个等级。

当然我们仅当做故事听听而已,还不如附近的那“草房”以及造型更能吸引我们去一探究竟。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虽然曾经住过几年乡下的草房,可是和眼前的草房屋顶完全不同,看上去就是精致费工非同一般的制作。但如此齐整平滑的屋面铺了怎样的“稻草”,也成了我们的疑问,将会在以后几天的观赏中寻找答案。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这一带恐怕算是奈良的郊区,路旁常见农田。收割之后的水稻田里,只有一排排的根茬。日本大米的品质真是不错,粒粒晶莹,清新香糯。据说为了保证产出稻米的品质,这里的农家都不种“双季稻”,每年只是获一次大米。难怪沿途看到的田地,大部分都是萧瑟的枯黄。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这两天还看到了许多的神社,最常见的便是“稻荷神社”。住在这里的稻荷神,据说是掌管稻米、茶和清酒的神。也许就像国内常见的土地庙,供奉着等级最低但是最亲民的乡土小神。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药师寺

乘坐公交车到了药师寺,这座始建于698年的寺院,也是当年的七大寺院之一。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不过,药师寺里最珍贵的只有一座东塔,而其余的古老建筑,却在过往的岁月中消失殆尽。

这座建于一千三百年前的三重古塔,高有33.8米。被赞为日本最美的古佛塔之一。作为只有三层的三重塔,由于每层皆为重檐,所以那层层叠加的六层飞檐,为古塔增色不少。并且一反常态的将每层的重檐设为上大下小,更增添了古塔外观的灵动。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有了东塔作为楷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药师寺复建工程中,新建的西塔便也全盘“东化”,再添加上鲜艳的青春色彩。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位于正中的金堂也是崭新的容颜。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位于药师寺北面的玄奘三藏院,据介绍供奉有师父的头顶骨。不知道是不是从南京的地宫里出土后又被分割为N份的其中之一。

玄奘三藏院的北面,有一座大唐西域壁画殿。可是进去一看,却是活脱脱的现代新疆摄影绘画展,虽然有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的大作,可那些场景却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东土两国之间,曾经有过无数有善有恶的交往。药师寺里,看见了与中国有关的实物。有赵先生题字的碑刻,有从台湾砍伐的上千年红桧木。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唐昭提寺

于770年建成的唐昭提寺,恐怕是国人来奈良的必到之处。回味祖上的荣耀,也许能增添自身的光彩。

奈良西京五条街,是一条极安静的街道。夯土版筑围墙的唐昭提寺,将街道之北的一大片绿荫围拢起来。当年鉴真大和尚的东渡终于成功之后,据说朝廷专门划拨了这块地皮用于兴建盛唐风格的寺院,用以引进那时的先进文化,成为当时日本佛教的最高学府。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进了与当年盛世有关的寺院,第一眼就看到了主殿金堂。不过,这座拥有大体量屋顶的金堂,虽然看上去有些唐风,可却与国内仅存的几座唐代建筑有些不同。据介绍,这座建筑在后期修复时,由于工艺断代而导致屋顶建成了“日本特色”,而整座建筑则成为中日合璧的模样。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虽然经历过千余年的岁月变化,可是眼前的大殿古风犹然。所有的木构保持着朴实的原木色泽,更有黄土的地面千年不变。

疑惑的是,为什么廊檐地面不能“上个档次”,还保持着夯实的黄泥地?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照例不能拍摄殿堂内的佛像,只好室外拍一张穿堂而过的照片。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唐昭提寺里,只有极少的游客,这样清幽雅致的环境中,古树参天古意盎然。不禁想起由梁思成先生参照这座金堂建筑,设计建成的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那可是一座屋顶回归成中式的仿唐昭提寺金堂建筑。

相比之下,那里整日的喧闹,生怕冷落了鉴真大和尚,无语......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在主殿的东北方向,有一座开山堂小屋,入口处有一木牌,上面写着“鉴真和尚御替身像”。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这间小屋里,是一尊鉴真和尚的盘膝端坐像,被玻璃罩隔开。至于鉴真那闭目禅坐的形态,有几种传说:有说是用脱活干漆法制作而成,也有说是木雕干漆制作的,还有说这只是一件现代的复制品。

不过,这一切都不需要我们知其所以然。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有道是: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来过这个唐昭提寺后,却是深以为然。

 

海龙王寺

奈良的最后一个看点是海龙王寺。为了看到这个寺院,来回步行了有3公里。幸好,当我们快要放弃时,终于找到了。

一座看上去极其寒酸的庙门,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海龙王居所,还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也真是出乎意料。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据介绍,当年有一位去唐朝的留学僧在海上遭遇到暴风雨,于是便诵读“海龙王经”,因而没有遭受灭顶之灾。于是在留学僧学成回国后,受到皇室的重用,并且成为了“海龙王寺的住持。

当年得到海龙王庇护的这座寺院,虽然外表看上去是很古老的乡土气,可还是要在年末闭门进行大扫除,以维护海龙王的净洁形象。

对海龙王的清洁打扫,却将我们挡在了寺院之外。那些千年以前的古老建筑,以及寺院收藏的十一面观音像、五重小塔等等,统统无缘见到。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于是,只能沿途经过落满树叶无人经过的小道,以及花园似的乡土人家时,瞄一眼周围情景。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第二天的奈良急行军,从上午9时出门,到下午5时返回,运动手表又记录了二万多步。

两天在奈良,与9个世界文化遗产和当地国宝面对面,一眼千年,诠释了时光的无限魅力。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回到京都,寻到了一家“王将”餐厅。据介绍,“王将”是发源于京都的连锁中餐馆,以其王将饺子而著称,也是最具性价比的中餐馆。

那么,在王将饺子+炒面+炒菜+啤酒=3500JPY后,便有了当天2万多步后的舒适。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D3,12.28:游览伏见稻荷大社。到宇治,游览凤凰堂、宇治上神社。回京都,游览三十三间堂,看丰国神社唐门、方广寺钟。

 

伏见稻荷大社

很早以前,就在照片和影视中,见过那一座座红色的、立在地面上的、有点类似牌坊其实更像是门框的日本标志性建筑物。据介绍,那被称之为“鸟居”。

又有介绍说,这种建筑形式起源于中国,被称为“衡门”。后来传入日本,变成了日本特色的“鸟居”,成了神社的标志性建筑。

中式的“衡门”,似乎已见不到。可是日式的特色标志,引发了他的兴趣,便要去那最著名的、鸟居最多的地方——伏见稻荷大社。

女儿说要早点去,否则不是看鸟居,而是看密集的人头。

于是起了个大早,早晨8:00就来到了伏见稻荷大社所在的稻荷山下。在曙光初照的街道上,已见游客陆陆续续的前往伏见稻荷大社,和我们同样想法,属于赶早的那一拨。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伏见稻荷大社的正门通道,称为“表参道”。入口处矗立着丰臣秀吉于1589年捐赠的一座据说是这里最大的鸟居,再往后便是神社的外拜殿、内拜殿和本殿。

作为保佑五谷丰登商业繁荣的稻荷神,将这里作为全国的稻荷总部,统管所有的外派稻荷小神。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在古老传说中,稻荷神的形象代表,便是狐狸。虽然在我们的传统中,狐狸是狡猾狡猾滴,或者是魅惑男人滴。可是伏见稻荷大社里的狐狸,却长着一副具有亲和力的容颜,口中叼着代表不同寓意的物品(诸如稻穗、钥匙、玉石、书卷等),成了日系故事里的高智慧与高寿代表。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进入伏见稻荷大社后,大大小小的鸟居两侧,都有狐狸左右蹲踞。不过,更多的红色鸟居,则比小狐狸更加吸人眼球。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通往山顶的路上,数不清的鸟居组成了鸟居隧道,绵延数公里,像一条长龙盘踞在稻荷山上。也许是由于数量太多,这样壮观的场面便被称为“千本鸟居”。

这些一个紧挨着一个的鸟居,几乎是由工商团体和个人掏钱树立,借以表达供奉神灵祈求平安、家财兴旺之意。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据介绍,立在稻荷山上的鸟居,达到了上万之多。由于上山的路上已经有了密不透风的鸟居,于是又开辟出新的上山道路,以便再容纳新的鸟居们。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也许是我们到达的还算较早,鸟居通道中游人很少,甚至还会出现空空荡荡的场景。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在上山的途中,路旁立有一对石灯笼。相传在石灯笼面前先许下心愿,然后再试着举起石灯笼顶端的圆石。如果这块石头比想象中轻的话,就代表着许下的愿望能够实现;可如果比想象中要重的话,那就意味着不幸,所许愿望将落空。

好像很唯心很神奇唉!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他陷入了踌躇中,如果与他想象的一样重,那将会怎样?

算了,也许这玩意儿对老外根本不灵验。

不过,对于“伏见稻荷大社”这几个文字,我可是很容易就读成了“福建稻禾公社”。

 

凤凰堂

从稻荷山下来后,继续乘坐JR列车到达宇治市。下车后,步行10分钟就到了平等院。

一片湖光山色掩映中的红色建筑,一座红色栏杆的桥通往对面的阿弥陀堂。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这几天,看过了许多体量庞大色泽古朴的古建,面对眼前的凤凰堂,令我们眼前一亮。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这座有着水面映衬的建筑,建于1053年,原为某贵族府邸中供奉阿弥陀佛的佛堂,整座建筑位于三面临水的半岛上。

高大的正殿与往后延伸的后廊构成主体,外加向左右延伸的长廊和凸起的楼阁。如此构造,如果从空中俯看,恰如一只双翼展开的凤凰,故得此名“凤凰堂”。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凤凰堂建筑临水而筑,倒影浮现,外形高低错落端庄秀美,内部更有雕饰、壁画及雕塑佛像,融汇当时多种造型艺术于一堂。199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又是时间上的不幸,昨天遭遇了海龙王寺的打扫卫生而不得入内,今天又遇上凤凰堂为大佛净身,止步于外只能隔水观望。

那些端坐在凤凰堂内的佛像啊、天盖啊、云中供养菩萨啊、壁画啊等等等等,又是统统的擦身而过。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只好进入平等院内的凤翔馆,看看收藏的许多古物展览(另外购票,不允许拍照)。

从凤翔馆出来以后,在出口处面对的小山顶上,远远看见凤凰堂的屋脊上,那一对金凤凰站立在正脊的两端。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由于屋顶的一对凤凰像,这座“阿弥陀堂”便被称为“凤凰堂”。而这尊金色的凤凰,也成为了一万日元纸币背面的图案。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再看着屋顶垂脊的端头吻兽,是一只颇似龙首的模样。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离开了平等院,旁边就是宇治川,河水极其清澈并且流水很是迅激。有点奇怪,冬季的河水,为何有如此的遄激水量?

查了一下,原来上游是座水库,正处于放水的阶段。不过,如此的河流,给这里的山川风貌增色许多。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到了宇治,游客们必然要品尝这里最为出名的抹茶食品。我们在宇治河边中村藤吉茶社里,看山川风貌,品抹茶冰淇淋。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宇治河边,有《源氏物语》女作者紫式部的塑像。曾经读到过这本书,可是这本被评价为日本《红楼梦》的作品,却并没有读完。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宇治上神社

走过跨越宇治川的两座桥,来到坡地上的宇治上神社。这一处建于平安时代(相当于唐宋之间)的神社,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这座神社可以说是袖珍版,只有拜殿和本殿两座主要建筑。

在拜殿前面的一左一右,各有一圆锥形的沙堆。据说这两堆沙分别代表着“阴阳”,有着趋吉避凶的作用。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建于1215年的拜殿,全部木构,原木色的梁柱间,是洁白的粉壁,屋顶为桧皮茸。整座建筑看上去极具原生态特色。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拜殿后面的本殿,建在一面坡地上。正面是宽阔的数级石阶,屋面外挑出很长的前檐,显示出尊贵的模样。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这座国宝级的本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也是桧皮茸屋顶,也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神社内还有一眼泉水,名为桐原水,是古时宇治七眼名水之一。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三十三间堂

回到京都,看看时间尚早,便来到距离住处只有几百米的三十三间堂。这处景点正式的名称是“莲花王院”,是当年天台宗的古刹。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这里有一座日本最长的木构建筑,其长度为120米,内部有34排立柱,将房屋分割为33间,所以得名“三十三间堂”。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这座三十三间堂,更为值得观赏的,还是供奉在内室里的千尊观音像。

千尊观音像的正式名称是“十一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据说是为了观察解救天下的普罗大众而长出了“十一面千手千眼”。

长达120米的殿堂内,前后10排阶梯状的供台上(好似阶梯教室),整齐排列着1000尊等身大小的观音立像。这些如果不细细分辨就会觉得都是一模一样的观音们,统统都是头顶十一张脸,两侧伸开四十手,手中握着各样的器物。

幸好不允许拍照,否则会令人陷入“密集恐惧”的观感。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在左右皆是密密麻麻一排排一列列的千手观音立像之间,在三十三间堂正中间的一堂中,安放的是中尊千手观音坐像。

这一尊统领其余千尊观音的观音坐像,高达3.5米,全身涂有漆箔,双目镶有玉眼(水晶材料),左右伸出四十二手,底座为八角七层莲花座。

可惜不允许拍照,不能将这中尊观音菩萨之美传播,也是件憾事。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据介绍,由于大殿的长廊巨长,这里也成了一年一度的射箭比赛场地。在世界最长木构建筑内比试传统拉弓射箭技艺,让各路好手献技争霸,应该是件令人振奋的活动。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走到长殿的端面,看着那歇山顶的构造,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几乎国内所有的庙宇殿堂都是这样的构造。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可是稍微转过一点,便又为三十三间的长屋而吃惊,看来这东瀛小国还是缺乏礼教的规矩。

如果在天朝,对于房屋的面宽有着严格的限制,必须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如果自行建造如此的长屋,可是要被砍头滴。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京都博物馆

与三十三间堂一街相隔的,便是京都博物馆。于1897年5月就开馆的这座国立博物馆,从其建筑物的巴洛克外观,也可以看出当年“脱亚入欧”的决心。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又是闭馆的时间,只能远远的看见那尊“思想者”雕塑。

从罗丹那时就开始的“思考”,带来了什么?是过往的历史,还是“脱亚入欧”的得失?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丰国神社

虽然东瀛之国“脱亚入欧”,可是其国粹还是保存得蛮好,也使我们又追加上与博物馆相邻的丰国神社这个看点。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这座奉国神社,是为了祭奠历史上的丰田秀吉而建成的。这位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在相当于明嘉靖年间执掌着日本的国事。

看着这位人物的塑像,不禁想起了与他同时代的一位国人——海瑞。两位人臣比较一番,那些极大的差异,还是归结于国情、特色之类的缘由吧。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我们来的这一天,正好是“手作日”集市。一处处的摊点摆放,五花八门的“手作”展示。看了一圈,没有什么打动的合适物品。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来丰国神社,并不是要看丰田秀吉,而是要看看“唐门”。

这座神社在丰臣家族灭亡后,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毁坏。不过,古建筑“唐门”倒是留存了下来。说是“唐门”,可其实在国内却没有类似的任何留存。恐怕只能说这样的曲线隆起,是当年的一种仿中国建筑风格的门,也许就是当年的创新之作。

如今这座“唐门”是日本的国宝,与西本愿寺和大德寺的“唐门”一起,被称为日本国宝三唐门。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方广寺钟

早在四百年前,在如今的丰国神社这片地面上,是丰田秀吉建起的方广寺。据介绍,当年的方广寺规模宏大,一座大佛殿的体量甚至超过了东大寺的大佛殿。只可惜方广寺遭遇了多次损毁,只留下一口铜钟和钟亭。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眼前的这口铜钟,是由丰臣秀吉的儿子丰臣秀赖铸造,并请南禅寺的大和尚写作一段铭文于铜钟之上。

不过,正是由于这段文字,引发了丰田秀吉家族的覆灭。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那些过往的历史实在很陌生,倒是钟亭顶部的天棚的绘画有些意思。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仔细看过去,原来还有婀娜的飞天和人首的凤凰。那人首的凤凰倒是第一次见到,而那位飞天却没有看出什么“日本特色”。

距离最近的出国(二)山川之间古风貌

最后看一下这口大钟的铭文,实在是很“汉化”:

洛阳东麓  舍那道场  耸室琼殿  横虹画梁  参差万瓦  崔嵬长廊  玲珑八面 焜耀十方  院象兜夜  刹甲支桑  新钟高挂  高音永锽  响应远近  律中宫商 十八声缦  百八声忙  夜禅画诵  夕灯晨香  上界闻竺  远寺出湘  东迎素月 西送斜阳  玉笥堀池  丰山降霜  告怪于汉  救苦于唐  灵异惟夥  功德无量 所庶几者  国家安康  四海施化  万岁传芳  君臣丰乐  子孙殷昌  佛门柱础 法社金汤  英檀之德  山高水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