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远方的春色(二十二)前往黔地

标签:
自驾旅行北盘江大桥银链坠瀑布安顺文武庙云山屯 |
为了远方的春色(二十二)前往黔地
在云南兜兜转转一圈之后,我们又来到了贵州。反正是一路往东,沿途找几处同伴们有没去过的地方
平安提出,应该去北盘江大桥那里,去看看那座据称为世界第一高的桥梁。
作为很大程度依靠基建投入而拉动增长的需求,中国道路建设的规模可谓庞大,由此而建成的桥梁也名列世界前茅。
在网上看到了一张十大桥梁的名单。

在这个名单中,就有三座北盘江大桥。
北盘江大桥
我们要去的世界第一高的北盘江大桥,位于水城区境内的G56杭瑞高速公路上。大桥2016年底建成,全长1341.4米,桥面至江面距离565.4米,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钢桁梁斜拉桥,桥塔采用H形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座大桥,桥塔与斜拉索为白色,而桥面为红色,在群山中十分显眼。

出了高速后,可以导航到“北盘江观景平台”,从那里观赏大桥的雄姿。而我们则开向了大桥底部的深沟,打算从这里更近的观赏(导航点为:北盘江观景台点2)。
在这里,他和老羊准备徒步去前方的深沟入口处,她和平安则开车上山去大桥桥塔附近放小飞机。

一路走去,正在啃嚼青草的牛儿抬头看看,怎么有人会来到这里?

其实,就在如此偏僻的这条深沟,不但头顶上有“世界第一”,而且也有了接待游人前来的农家乐,可以吃饭和住宿。

走上了同样跨越深沟的摇摇晃晃的索桥,前面的上方就是北盘江大桥。不过,虽然号称“世界第一”,可是在大自然的高山峡谷中却显出了几分“渺小”。
虽然大桥名为“北盘江”,可其实大桥所跨越的峡谷却是北盘江的上游尼珠河(又称可渡河、泥猪河)峡谷。

拥有多座大桥的北盘江,在眼前的位置上,为上游的两条支流汇合点,一条尼珠河,一条革香河,在这两条支流上各有一座索桥。
索桥下方的河床中,布满了硕大的顽石,而那些显得浑圆的顽石表面,满是被流水冲击形成的凹痕。

从革香河的索桥上看去,一共有三座北盘江索桥,一大两小,很是有趣。

再走到南北方向的尼珠河水边,向左右看去,大桥小桥相对而立。

在尼珠河峡谷的峭壁上,还有一条小径,可以穿越峡谷,走到5公里外的村落。沟口民宿的老板说,这也是一条徒步线路,穿越峡谷的游客曾住在他家。

我们沿着这条小径走入深谷,一直走到北盘江大桥的下方,从这里抬头仰望,那笔直的红色钢梁细细长长。

没有时间进行峡谷穿越,我们原路返回,前往下一站——黄果树景区。
黄果树银链坠
虽然著名的黄果树都已经去过,可是涵盖了多条瀑布的景区里,还有疏漏的景点——银链坠。
我们在景区一开门时就进入,以避开越来越多的人潮。乘坐景区车来到了天星桥景区,将从这里走向3公里外的银链坠潭瀑布。

这里是一片典型的喀斯特石林景观,被岁月雕凿过的奇型怪状的岩石山峰在这里聚集。流水在石林中穿梭,步道在狭缝中穿插,我们在瀑布声中穿越。

为了在喀斯特峰丛里走过,景区设置出一个个的步行墩台,每个墩台上还有365天的月日时期,让游客踩踏着岁月天日,去站在自己的生日墩台之上。

石林溪流的乱石中,植被也在岩石上扎根茂盛,或者盘根错节,或者藤条蔓延,形成了一片水上石林和灌木森林。

就在这样的地貌景观中,孕育出黄果树大瀑布的打邦河也在流淌奔涌。
河水忽而平静,可以倒影景色,忽而遄激,跌宕出层层波浪。


打邦河水穿过由若干大小石块构成的滩地后,水面变宽,河水只是浅浅的沿着凸凹不平的岩石上漫延而下,冲进一口形似漏斗的深潭。

由于河水的铺展,由于水面的浅薄,就使得这里的跌水形成了一根根的模样,恰似一条条的银链坠下。

如果再细细的观察,那铺展在石面之上的流水,又形成了一条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也恰似那银色项链一般。

于是,这片形态特别的瀑水,便有了一个很形象化的名称——银链坠。


黄果树其它
从银链坠返回后,看看时间还早,便在路过黄果树瀑布时,走近去看看。他早在1985年就来过这里,在那个年头里,从公路上就可以看见如今被“关”进景区深处的黄果树大瀑布。
几十年过去了,这片倾泻的水流没有变化,可是围绕着瀑布的一切都变了!

既然“来都来了”,就干脆将陡坡塘瀑布也看看吧。
只见一片显得十分平静的水潭,清澄碧绿,似乎那不远处上游的瀑布喧哗与这里毫不相干。

这处曾经作为《西游记》中场景的陡坡塘瀑布,没有了师徒四人的演出,只有一群群游客在“打卡”。

我们选择在第一时间进入黄果树大景区,是极正确的做法。在避开了一大群的喧闹之后,只是在陡坡塘瀑布这里,遭遇了还不算多的游客,也可以从容的避开游人去拍摄出纯天然的景色。

晚饭后,又去了位于打邦河上游白水河的湿地公园。可是期待的音乐喷泉正在为了五一假期而维护,也就只能看看暮色里的河边风光了。

安顺城里
来到安顺这个地级市,走进古城里仅存的老街——儒林街。
老街也增添了新时尚,“遇见”难道就是“可遇不可求”?

老街上的老居民,也就只能“遇见”老相识。

儒林街的附近就是文庙。安顺文庙(国5)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此后历代多有增建、修复,现有四重层层升高的院落。

文庙的主体建筑沿着中轴线展开,有照壁、大门、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等。中轴线的两侧有明伦堂、节孝祠、名宦祠、忠烈祠、乡贤祠、纯孝祠与钟楼、鼓楼、尊经阁、奎星阁等。安顺文庙的建筑群布局严谨有序,恰如儒家所推崇的尊卑等级高低有序一样。

到了大成门前,有两根整石深浮雕盘龙石柱左右分列。柱础下有石狮背驮龙柱,狮龙组合,气势非凡。

在大成殿前,更耸立着一对巨大的整石深浮雕云龙石柱。石柱从下到上布满了环绕的朵朵祥云,而龙首与龙身则在镂空的祥云中盘旋出没。只见龙首高昂神态张扬,龙爪探出威猛凌厉,整体布局周密雕工精细。
如此罕见的龙柱,也成为了安顺文庙中最值得观赏的内容。

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文韬武略,缺一不可。所以,在安顺还有一座武庙。
虽然只是第七批的国保,可是簇新牌坊上的“文武神圣”也论证出武力的安邦定国之功效。

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的武庙,坐北朝南,三进四合院为中轴对称布局。沿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有牌楼、宫墙、冸池、大殿和观音楼。

安顺武庙大殿内有36根整料石柱,最高的石柱达14米,曾是安顺古城四大石庙之一,被誉为“石柱殿堂”。
奇怪的是大殿之后的观音楼,这座重檐四角攒尖顶的三层楼阁,为何名为“观音”?总觉得与坐镇在大殿里的关老爷有点不搭。

云山屯堡
在安顺的附近,散落着很多的屯堡。这些始建于明代的屯堡,从当年的驻军屯兵到如今的村寨乡镇,完成了从疆土拓展到民族和谐的演变经历。
而云山屯,更是作为一个在交通要道上的咽喉要地,被建起了完备的城墙和城楼。

走进他已经来过几次的云山屯,看到了被修整和复建的主街。

在云山屯的中心位置处,有一片场地有一座戏台。在往日里,此地民间的“地戏”,屡屡在台上你来我往的“开打”。

今天的戏台旁,也有不少的“演员”,正在排练准备在五一期间表演的民俗。

一抬大红的花轿和一匹扎彩的马儿,将承担从前迎娶的过程。

云山屯里也有僻静的深巷,蜿蜒通往块石垒砌的老屋。

这些古老的民居,户户的大门紧闭,房屋似乎已经被主人所抛弃。
的确,就在云山屯的附近,就有近年来新建的砖混楼房,完全符合更美好生活的追求。而这些记录着过往年月的老宅,也就留给游客们看看罢了。

在云山屯里,在贯穿屯堡的主街两侧房屋,倒是正在修缮、改造、复建之中,将那些从前的建筑,打造成可以接待游客的店铺和民宿。

主街上,走来了一位身着传统青布长袍头扎黑色头帕的老妇。她这一身的穿着,被称为“凤阳装”,也是明朝当年远征军流传下来的古老服饰。

传承明代服饰的老人,与即将表演“迎娶”的现代女孩,在大红花轿这里相遇,顿时就有了“穿越”之感。

夜郎谷
在古时的西南一带,有一个“夜郎国”。这个当年没有先进文化的小国,并没有流传下什么史实,倒是留下了“夜郎自大”这个成语。
只是,到了当下,这“夜郎国”却成了被争抢的名号,湘水和黔山都认为自己就是当年“夜郎国”的正宗传承之地,于是纷纷想自立“夜郎”名号。
可是,这样有失体统的争抢,实在是对不起新时代,因此无论湘、黔均失去了冠以“夜郎”地名的可能。
但是,民间却还可以进行关于“夜郎国”的创意。在贵阳花溪的山林里,冒出来一处冠名“夜郎谷”的景点。这片以石块堆垒、造型奇异的魔幻城堡,充满了神秘色彩,但这特别的创意,吸引了好奇的我们来到这里。

在一片坡地上,有着许多的圆柱形石块柱,打造出夸张的人头造形,看上去颇有些远古图腾的模样,也好似来自外星降临的怪异,跟傩戏中的傩面具也有几分相似。

据介绍,这“夜郎谷”里的这些石块柱子,是一位宋艺术家耗费数年时光,经过独具匠心的构思和创意而完成的。
据介绍,艺术家与当地的工匠们,运用了黔地常见的石块,按照当地砌猪圈的手艺,将片石堆砌,进行艺术排列,砌成众多高矮不一的图腾柱。

再将大小不等的石块,破碎的陶片瓷片,以及寻常的坛坛罐罐,完成了图腾柱上的脸部造型,并且赋予了夸张和生动的表情。

宋艺术家经过数年的匠心独运,终于在一条河谷间完成了他的艺术创作,也实现了对于“夜郎”的美好愿望。

夜郎谷,充满奇幻而神秘,“夜郎自大”却落得贻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