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3)峰岭礁滩和古迹古村
这一次来海南,已经是我的第四次了。由于在前几次的环海南旅行中,已经基本上见识过了海南风景的方方面面,所以这一次的陪同环岛行程,就准备控制在9-10天中,也只准备沿着海岸环行,并不准备深入海南的腹地。
不过,就算是时间不长的环岛,也是要将各样的风景大体上都看到。比如,海南山岭里的原始雨林。
尖峰岭
距离海岸只有十几公里的尖峰岭,很容易就被你发现。行驶在公路上,就能远眺笔直指向天际的尖峰岭主峰和其连绵的山脉。
据介绍,尖峰岭被誉为“中国的亚马逊”,是全国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热带雨林区,曾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垂直分布着古老的“桫椤”、“见血封喉”等3000
多种植物,还有游客很难看到的黑长臂猿等多种动物在此生息繁衍。
购票后,车子可以驶入。沿着远超出九曲十八弯的连续“发卡”盘山道,一路上行。途中有可以眺望远方的观景台,海南岛西南一角的莺歌海就在前方。
自驾驶入后,先来到天池。这是一片波平如镜的高山湖,很适合休闲散步。观赏雨林最好的鸣凤谷不开放,只能从天池往东前往雨林谷。
在雨林谷里,流淌着一条山涧,铺设的步行栈道就沿着溪谷延伸,一路上只见山涧中巨石错落嶙峋,陡坡上大树参天,在雨林和溪水的相伴中,看野趣横生山水奔涌。
在约2公里的步行栈道的终点,一挂瀑水轰响着在迎接我们。这就是紫荆瀑布,白水从崖壁上倾泻,注入一汪碧清的水潭。
鱼鳞洲
从尖峰岭下山后,沿着环岛高速路开往北面的东方市,到达后便前往鱼鳞洲。鱼鳞洲早在清康熙四十年就被列为海南风景名胜之一,今天依然是东方市内游客最密集的地方。鱼鳞洲的主体是海边的小山,也是海南岛的最西端。在此面对北部湾,天际线的后面就是越南。山上伫立着一座灯塔,它的灯桩始于1957年设立,至今仍是重要的海上航标。
据说,在日落时分的霞光染上小山,嶙峋岩石会如鱼鳞一般泛起光泽,由此得名“鱼鳞洲”。
小山可是上不去,只能沿着礁石林立的海滩边绕着小山溜达一圈,除了爬爬礁石戏戏水外,还可以远望吊臂林立、忙于装卸货物的八所港。
在鱼鳞洲小山的登山道入口处,立着一块石碑,碑文写着“鱼鳞洲军堡遗址”几个大字。据介绍,在明孝宗弘治七年,海南卫指挥使张翊无意中发现了这座石山,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张翊兴奋不已。他随即在此设立鱼鳞洲军堡,并派兵60人驻守,以防御倭寇和海盗。对于曾经驻守过海军部队的鱼鳞洲,当地人有时会将这座小山称之为“海军山”。
棋子湾
在东方市住了一晚,第二天来到了昌化的棋子湾。在不以海景见长的海南西线中,棋子湾算是难得的绵长沙滩。棋子湾沿岸分为大角、中角、小角三个小湾,将近20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既有怪石林立,也有平缓沙滩,各有看点。
我们先来到面北的棋子湾大角,这里拥有非常开阔的海滩,也据称是人气最旺的一处。不过,在我们到来之时,却是满沙滩的冷冷清清,只有沙滩上遗留下来的无数脚印。
现在并不是晒晒日光泡泡海水的时节,再加上强劲的大风和汹涌的大浪,便将沙滩上吹拂得只剩下一个个遮阳棚。
找到棋子湾的中角,可不是简单的导航就可以到达。这中角海滩位于一大片度假村建筑的西侧。这里的天空却与大角截然不同,又呈现出碧海蓝天的景色。这里有不长的海边栈道,海滩上并不是金色的细沙,而满是细小的石粒。不过,却可以从中捡拾彩色石粒和被打磨之后的贝壳珊瑚。
棋子湾的中角一带,海滩上还散布着许多的礁石。被海水扑打侵蚀的礁石,也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和纵横交错的纹路。
位于昌化镇以西的棋子湾小湾,也许最符合“阳光、沙滩、海浪”的描述。这里有着典型的“U”形海湾,一波波低平的碧蓝海水缓慢的涌上滩浅沙软的小湾。
古盐田
从昌化进入儋州,一座洋浦大桥跨越了深入内陆的白马井港。
一片早在唐朝就开始了古法制盐的洋浦盐田,就坐落在白马井港的西岸边。走近这片古盐田,便可以看见散落着的一个个黑色火山石,这些黑色大石的朝天一面被打磨的平平整整,就像一块块的形态各异砚石一般,远远望去,蔚为壮观。而这些仿佛砚台般的石槽,就是洋浦人家世代进行古法制盐的重要工具——盐槽,它们从唐朝保留至今,成为了海盐晒制工艺的见证者。
洋浦盐田的传统日晒方式,主要是利用海水涨潮淹没蓄海水池,使海水浸泡晒盐泥地(盐田)里的泥沙,之后经过晒沙、收沙、过滤得到卤水,再将卤水倒入石盐槽中晒干,就能收获到粒粒晶莹洁白的海盐。
情人湾
在海南岛上的西北角上,近年来新出现了网红的看点。虽然经典的LP书上并没有将其收录,可我们还是要前往看看个究竟。
在海岸线上,凸起了延伸进海面的一座小山,那里被称为“兵马角”,两座洁白灯塔一新一老一高一低的并肩而立。
也许是每日里始终不停歇的拍岸浪涛,就像前仆后继的兵马。所以这座其实并没有经受过金戈铁马的海角还是被命名为“兵马角”。
在一处观景台上,居高往下看去,金沙滩与黑色的火山石交错铺开,构成了一片颜色与质地反差很大的滩地。
可是,这片滩地却被称为了“情人湾”,令人感觉这“情人”也过于重口味了。
在这处“情人湾”中,绵软的沙滩其实并不大,反而被粗粝丑陋的火山喷发所形成黑色岩石占据着大部。
这里还有更像是火山喷发后所凝固岩浆的红色岩石。
这些也许就是流淌进入海水而凝固后的火山岩,接近海面的为黑色,而堆积在上方的却是铁红的颜色。并且,虽然同样的经受着海浪的扑打,可是这片岩石却并没有变得光滑.
也许,从地质年代上来说,这片火山喷发后的岩石,还属于比较年轻的一代。
龙门激浪
从情人湾往前不远,就是隆起在海岸边的龙门山,山上怪石嶙峋,绵延起伏。在山体中有一天然的空洞,高约20多米,宽约30多米。穿过这空洞,便可到达海边。
步入这空洞,满地都是顶部坍塌下来的大石。其顶部的岩石呈拱形,犹如一座拱桥跨越。
据说,每当北风吹来,便会卷起巨浪,撞击在龙门山的岩石之上。那时浪击石鸣,声响如鼓,震荡传播,所以此处得名“龙门激浪”。
海花岛
在儋州滨海新区,各大地产商的楼盘沿着宽阔的滨海大道一字排开,彻底把沉寂多年的荒滩变成了投资的热土。而在海岸的对面,还有一片更加野心勃勃的人工岛屿——这便是2015年11月正式问世的恒大海花岛,号称将斥资1600亿,填海造地1.2万亩,打造出一座融合旅游、文化、会议、会展、商务等28大业态的“东方迪拜”。
然而现实中的海花岛建设却造成了大面积珊瑚礁和白蝶贝受损,也遭到环保督察的点名批评。虽然眼前的高楼大厦很是壮观,可没人知道海花岛是否能“迪拜梦”成真。
看上去很“迪拜”的海花岛,如今也成为了一些“候鸟”一族旅居地,同时也有精明的投资者买下数间后改造成为可以出租的公寓房。
好在更多的观望者还没有来到海南,所以海花岛的入住也是极其的低价,我们百元多点就住进了高层的海景房。凭栏看海景,觉得恐怕在迪拜看到的海也就是这般模样。
既然成为了海花岛的临时主人,也就要看看这人工安插在海水里的“海花”。我们入住的是东边的2号岛,基本上是高层的公寓楼。
而要经过一座极美观悬索桥的3号岛上,却拥有不少更“高尚”的别野型豪宅。
至于更加符合花朵模样的1号岛,则是由高档酒店和游乐场等组成。也许,高档的内容更需要高档的管理,所以我们也就只能开车上2号岛、1号岛兜个圈便原路返回,无缘看到也许更符合“迪拜”的种种模样了。
傍晚时分,一轮璀璨的落日徐徐降下,便到海边看看。
就在夕阳即将下沉的时候,那颇具“迪拜”情调楼宇的身影,突然让人恍惚觉得到了异国。告别世界三年了,心中开始期待明年的重新返回,或许也去那真实版的迪拜。
临高角
在海花岛的一夜之中,遗憾的并没有梦见“迪拜”。于是早晨离开,驱车开往临高县。
来到了临高县,首先看到了极为壮观的一片占地面积很大的“文化”广场。在这片广场上,耸立起来代表着国粹文化的87座牌坊。这样的数量,完全可以达到了“中国之最”。
不过,树立起如此多的延续了古老皇权恩赐的礼教科举等等褒奖内容的牌坊形式,也算是脑洞大开了。不过,很疑虑在脑洞大开后被灌进了什么?
经过了有着“中国之最”内容的县城,来到了与大陆灯楼角遥遥隔海相对的临高角,在这里有座临高灯塔。
这座红白相间的灯塔,是海南岛最早的灯塔,由法国人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这座灯塔为圆柱形铁制塔身,外有6根斜柱支撑,内部有82级螺旋式楼梯直通塔顶。灯塔旁是一栋当年供管理员休息和供给灯塔能源的带有拱形长廊的平房。
走到临高角的最前端,是一片由火山石构成的滩地。据介绍,在1950年从对岸的灯楼角出发后在此登陆的大军,攻占了海南。
古银瀑布
离开海边,改为往南深入内陆,首先来到临高县的古银瀑布,这处景点也是第一次前来。
当开车前往时,看着前方的一马平川,便有些疑惑,不知那往往以为源自山区流水的瀑布能悬挂在哪里?
停车之后,顺着指路牌的方向走去。一段下坡路后,不觉进入到一条深沟。一条清澈的溪水,穿行过茂密的丛林,在满河床的石块中跳跃前行。
原来就是这条深沟,形成了古银瀑布。在沿着步行栈道走了数百米后,一挂落差约20米的瀑布就在眼前。瀑水从垂直的崖壁上坠落,跌宕进入下方的深潭。
古银瀑布的周围怪石林立,再加上葱茏的林木,使得水汽弥漫的瀑布显出了清幽的感觉。
美榔双塔
接下来往东约40公里,到了澄迈县的美榔双塔。在海南的游览过程中,总会感觉到海南的古建筑不多,并且大多属明清遗迹。然而在眼前的这座平常的乡庄里,竟然立着一对始建于南宋的石塔,造型别致,保存完好,可称为海南最值得前来观瞻的古建筑。
这两座塔被当地人称为姐妹塔,姐塔为六角五层,妹塔为四角七层。二者的塔座、塔身都用黑色的火山岩建造,呈仿木结构空筒楼阁式,远远望去,与东南亚的佛塔颇有几分相似。
在两座塔的基座与塔身上,雕刻有浮雕和龛室石像,其造型古朴颇具乡土风韵。
荣堂古村
从美榔双塔往北,去了罗驿古村,也是第三次来此了。看看那两座牌坊、一座宗祠,以及无人居住的栋栋石屋。
在海口的火山地质公园的附近,散落着几处古村落,其中的荣堂村很有特色。这处由火山石建筑的古老村落,坐落在大片的浓密绿荫之中。虽然现在的古村里几乎家家人去屋空,可是这火山村旧貌保存得很好,那些古老的石屋、石巷道极有韵味和野趣。
这个特色的古村,也成为了摄影人和婚纱照的网红拍摄点。
在村落的附近,还有不少溶洞,由于数量甚多,号称为“七十二洞”。这些位置隐秘的洞穴和穿洞,并不容易寻找和探访,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我们只是看了靠近村口的两个洞。
当天,回到了文昌东郊镇老羊的“偏房”,完成了对于海南的环岛一圈。原计划第二天经铜鼓岭、木兰角去海口。
阳后离岛
在出发之前,我就认为这一次的海南之行,将是疫情三年中没有停止旅行中的风险最大的一次。如果能一路无恙平安返回,那就是三年疫情多次旅行的圆满收官。
上面的想法,第一句应验了,第二句失败了。
就在回到文昌的当天,我们都出现了身体的不适,也都很像“新冠”感染后的症状。回想起来,应该就是源起住在海花岛那天的晚餐,由于进入到一家坐满食客的饭店,并且为了吃上被推荐的“羊蝎子”而长时间的等待,导致了被感染——“羊蝎”并不等于“阳歇”。
虽然美好的愿望就此破灭,可是我们的症状却都很轻。于是决定停止原定到月底的行程,立即打道回府,不给海南人民增添感染源。
从文昌回到了海口,顺便去中山路的骑楼街转了一圈,并且惊喜的买到了一支水银体温表。
这一次的轮渡,选择了海口新港,减少了等待的时间,很快的回到了大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当天行驶360公里,赶到了阳春市。
第二天行驶790公里,到达江西的吉水。
第三天行驶800公里,回到了南京。
我们很是侥幸,在连续三天的长途自驾中,虽然拥“羊”带病前行,可是我们的体温也就只是处于低烧的阶段,还是坚持驾车回到了家,也就此结束了三年抗疫中的最后一次“中签”之行。
这也正好说明了——“好运气”终归不能一直陪伴的。
三年的总结:
经历了三年的疫情,经历过“闭关锁国”,经历过“封城静默”,经历过出行的种种不易和繁琐。可是向往自由的愿望却不会被始终“静默”,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在三年中坚持着旅行。
从2020至今的三年里,经历伤痛,刻骨铭心;坚持锻炼,准备出发;坚持旅行,自驾远方。
2020年,旅行121天,长途自驾5次,自驾行程32000公里。
2021年,旅行103天,长途自驾4次,自驾行程30200公里。
2022年,旅行134天,长途自驾5次,自驾行程31500公里。
在这三年里,虽然失去了世界,可还拥有行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