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到来的“旅居”生活(1)滞留文昌
还是在N年之前,当我进入人生的一个新时代时,已经背包旅行十几年的我,立下了一个心愿——“继续背包十年”。
在此后的旅行中,哪怕是自驾出行,我也继续背上那50L的背囊。因为,想将那份曾经的精气神继续的保留。
在十年过后,我完成了那份心愿,于是又立下了一个新的心愿——“继续旅行十年”。
至于再过十年之后,那时的旅行也许会变为一种慢生活的过程。那时候,就不会将行程排满了很多的风景,而只是选择几个地方慢悠悠的前往,并且每到一地都会停留生活若干时间,将旅行和居住融合,变为一种旅居的过程。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对于十年之后的景愿,却成为了今年的现实体验。
计划不如变化
还是从今年的3月初说起吧。虽然已经来到了疫情多发的第三年,可是在前两年中,每年照常的进行春季长途旅行,每年仍然能保持百余天的旅行时间。在如此的局势中的长途旅行,却从来没有与突发的疫情撞个满怀或者被隔离。
所以,也开始照例制定今年春季的出行计划。先完成了一个2022春季黔滇桂计划,包括了贵州的几处春花、从滇东北到滇南、由西往东穿越广西。
可是,蔓延的疫情使得这个庞大的行程计划充满了风险。怎么办,多日里处于各种设想与各种纠结之中。
终于,做出了新的紧凑型计划——只是去海南,去那个相对隔离的海岛上,去那个看上去远离疫情的海岛上,优哉游哉的环岛旅行。
两家四人前往,我和脐橙先去,老毕和护航过半个月再去,然后租车环绕海南游玩。正好在海南的文昌有朋友和亲戚的空房,第一站就定在那里,我们可以借居入住。
于是,订下了3月15飞海口的机票,平安开车将我们送到了机场,我们也侥幸的赶在南京局部暴雷之前离开了(第二天南京就带上了一颗星星)。
落地海口美兰机场,在我们的健康码行程码都是“绿”的前提下,做了一个核酸就出了机场。
上了提前联系好的车子,来到了距离文昌高隆海湾只有1.7公里的一个住宅区,住进了亲戚的单室户里。
在落地入住之后,在三天两检核酸正常之后,在开始熟悉了周边和日常之后,便开始等待老毕二人的到来。
可是,打破计划的变化接踵而来。先是,护航不慎扭伤了脚踝,他们不能来了。紧接着,海南的疫情爆发了,海口和三亚成了高风险,文昌以南的琼海、万宁和陵水也成为了中风险。眼看着位于海南东北一角的文昌,被疫区紧紧的包围,高速路关闭,仅存狭窄的一点出口可以通往安定县。
看来,就算想在海南转上一圈也成为了奢望。
无奈,只能待在文昌,过上提前到来的旅居生活。于是,修改暂时居住的想法,采购物资补充用具,准备过过也不知何时能结束的旅居生活。
好在,这间10楼的一室户里,包括了厅卧卫厨,设施齐备,还有冰箱空调和电视、宽带、WIFI,再加上带来的笔记本和装了很多电影的硬盘,完全可以舒适的安居过日子。
安顿好了之后,除了每天变换花样的三餐之外,还需要进行必不可少的游玩+健身。而步行就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最佳方式,于是每天步行7000-12000步就成为了天天必须完成的作业。
一来为了避免重复枯燥,二来为了深入当地,于是几乎每天都要走上不同的线路,有笔直大街有乡间小道,有海滨滩涂有当地园林,应该说将住处周边的所有道路全部走过了一遍又一遍。
据不完全统计,共计走路260多公里,自己将其命名为“网格化走路”。
不得不体验的“旅居”日子,就在忙碌每日三餐和每日户外徒步中,日复一日的过去。虽然每日的过程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有所变化,可是每日里同样范围的蓝天白云终究还是会让人厌倦。
终于,等到了疫情的缓解,我们也等到了可以返回的日子,结束了海南文昌的48天“旅居”生活。
为了留下对于这段“旅居”过程的记忆,下面记述一回。
天天散步
在每天的漫步中,我们最常去的,就是距离不到2公里的高隆湾海滨,那里有漫长的平坦绵软沙滩。
还有穿行在道路与沙滩间的多条小径。
高隆湾的沙滩质量,其实比不上海南的那些更好的海滩,海水的颜色也并不那么湛蓝。
不过,由于这里的广大“候鸟”一族已经基本上回归,使得小区里街道旁海滩上的人数锐减,空旷清净。
从高隆湾到海湾东端的清澜半岛,约有4公里。在半岛的顶端,有一条在退潮时可以露出海面的长堤,上面耸立着五座灯塔。
在半岛的西侧,风急浪高。一条海堤路上,排满了每日里来蹲守的钓竿。他们守候的,也许并不是那不幸上钩的寥寥无几小鱼。
更有喜欢干脆直接的,在浅滩里拉开一带渔网,希望将欲望一网打尽。
在高隆湾的海滩边,在棕榈树荫之下,居然还有很多的扎营帐篷。
来自天南海北的自驾者,将车旁的帐篷或者房车,当做了流动的旅居地。
在海边,还有在此集训的弓箭手。不知为何选择这样的地理环境,也许是常变的海风更能让他们体验干扰。
傍晚时分,是高隆湾的最好时光,也是海滩上漫步嬉水者最多的时光。
好在,这一带还有大量的楼盘处于建筑中,更有大量的房屋处于待售中。假设当楼盘全部建好售完,那么高隆湾的海滩上,恐怕也将是人满为患像游泳池边了。

也许,不期而遇的“旅居”,也让我们有了一次高隆湾的“淡季”体验。
椰子大观园
距离我们住处最近的景点,就是椰子大观园,走上2公里就到了景区的大门。这是一片占地50多公顷,以多品种椰林为主体,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海南椰子文化特色的生态景区。
整个园区又分为中心区、椰林区、棕榈区、园艺区和湖滨区,另外还有不对游客开放的产品开发区和科技研发区。
园区里的步道纵横交错,可以容纳很多人漫步其间而互不打扰,让各自拥有一片静谧的林木。
大观园里,种植最多的当然就是椰树。在园区里栽种有200多种棕榈植物、130多种海南特色树种以及世界各地椰子品种17种。
椰子大观园,也是我国目前棕榈植物品种保存最多的植物园区。
园区里,还拥有一株枝繁叶茂的巨大榕树,那些密密下垂的气根,有些已经在落地后变得粗壮,变成了簇拥的母树的一片林木。
园区里,还有能开花的树和能结果的树,使得这座大观园里的色彩和果实更加的丰富。
文昌老城区
我们所居住的小区,位于文昌市城南的新区,在高隆湾海边以北。这里从前是乡间的大片椰林,如今是道路宽阔建筑整齐绿化茂盛。许多新建的小区里,入住了大量的外地购房者,充斥着天南海北的非当地口音。
不过,还是要去文昌老城的,一来是要做核酸,二来是要游玩和采购。在老城区里,最有名的当然就是文庙(国7)。
虽然早在北宋时期这里就有了文庙,可是眼前的文庙建筑,却是明代之后重建扩建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曾经见证过儒教文化在海岛的这片土地上发扬与传播。
老城区里,还有一条骑楼街,近年来被修复为南洋风格商业街。老街的青石板路和灰色骑楼建筑被装饰得具有旧时年代感,复古的百叶窗和各式曲线造型透出浓浓的西洋腔调,而从各种造型的窗楣,还能看出欧式、伊斯兰式和中式风格。
可惜的是,这条被打造修复的老街,由于其外加上去的复古外立面大多为施工粗糙的产品。才过了没几年,就出现了许多的开裂破落,将内里的疏松水泥纤细钢筋袒露。
无意中,视线被地砖缝中隆起的榕树根所吸引。那沿着横平竖直地砖缝所延伸的根系,代表了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在约束的格局中,依然勃发出大自然的任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