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环太湖(1)五村镇十六桥

标签:
旅行自驾潞村荻港双林镇 |
春节环太湖(1)五村镇·十六桥
虽然前往浙江的湖州,但只是打了一个擦边球,当晚还是回到江苏,入住苏州的震泽古镇。
大钱村
在大钱村里,还存有民居、古桥、牌坊等古迹。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拱桥,浑圆的桥拱跨越了小河。
这座“普安桥”,由于从前在桥的东面有一座当地的官府衙门,所以当地人也将这座桥成为“衙桥”。

在“普安桥”的东边,有一株生长了六百年的古树,至今还是郁郁葱葱。古树旁便是大钱村的老街。
老街上的一家铺子前,弥散着升腾的蒸汽,一阵香气飘来。老板揭开了蒸笼的盖罐,里面是一屉屉洁白的米糕。

据说这是大钱村传统的龙头糕,已经沿袭了上百年。当地的村民家里,无论婚嫁乔迁,还是祭祀送丧,依然需要这样的糕点。
老板说,这些印有大红吉祥词语的米糕,是定制的。与老板商量了一下后,我们每人都吃上了龙头糕,让芬芳的米香充满了口腔。

在村子南面的河边,立着一座建于清代的节孝坊。这座为了表彰大钱村中沈氏女子的牌坊,为四柱三门三楼牌坊,保存基本完好,现为市级文保。

一是用材,其所使用的石材,明显分为两种,其中的一种风化剥落严重。
二是立柱上文字的雕刻,皆使用了阳刻来完成楹联文字的雕刻。
三是最上方坊额里的文字,居然一面是“圣旨”,而另一面是“恩荣”,这可是一反常态。一般来说,“恩荣”是指皇帝下诏,地方出银建造;而“圣旨”则是地方申请,皇帝批准后,由家族自己出钱建造。
难道这座牌坊,是地方与家族合资建造?

潞村
有了如此重大发现加持的潞村,也开始了分为三期的改造,准备将其打造成为“世界乡村旅游小镇”。
不过,这“慢慢的起点”却似乎并不符合对于潞村的改造速度。

天保桥,宋单拱石桥,清道光年重修,是四座桥中跨度最小的,但是唯一有护栏的。

化龙桥,宋单拱石桥,明正德年修整,清道光年重修,是跨度最大和最高的一座。

起凤桥,宋单拱石桥,清道光年重修。

村子东头的腾蛟桥,宋单拱石桥,明正德年修整,清道光年重修。

在腾蛟桥侧面,有四个凸出的吞水兽头,使得腾蛟桥成为了潞村四桥中最好看的一座。



荻港镇
如今的荻港,还依然是个热热闹闹的大集镇。适逢初二,古镇涌来了不少的游客。首先来到荻港八景之一的“南苕胜境”,这里有一座上世纪早期风格的大门,门楼上有五角星和“荻港人民公社中心小学”的字样,说明这“胜境”里曾经书声琅琅童声阵阵。不过这门楣上的一组四枚“户对”,其石雕图案倒是精致,分别雕有牡丹、阴阳鱼和云纹,却似乎与这门楼的风格并不一致。

进入门楼后,迎面便是一座长长的五孔石梁桥,跨越在一片放生池水面之上。荻港人很看重这座石梁桥,有俗语说道:五孔长桥走一走,人寿超过九十九。




在当下的物价体系中,一元钱连公交车都上不去,却可以在这老茶馆里坐下来喝茶。这座经历过百沧桑年的茶馆,已经将一元的茶水钱坚持了很久。

荻港古镇处于四水交汇之处,水流港汊众多,据说古桥多达23座。其中较为有名的桥有:庙前桥、秀水桥、隆兴桥。
庙前桥又名八字桥,始建于明朝末年,重建于清同治年间。三孔石梁桥,南北朝向,其形状酷似八字,又称八字桥。桥两端连接古老石板路,颇有江南水乡风味。相传,凡在外经商、读书或做官的荻港人,在回归故乡时,必须要走一走八字桥,以示财运或官运的通达。

两侧桥栏雕有石雕图案,桥旁还有一男一女的人物塑像,介绍说是当年陈果夫携夫人回乡时就在这里下船。

秀水桥建于清康熙年间,现保存完好。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2米,桥额镌刻“秀水桥”名。

桥栏为望柱石板构成,四根柱头雕有坐狮,互相面对。

隆兴桥重建于清康熙年间,现保存完好。该桥为三孔石梁桥,东西朝向,全长16米。桥墩由底部渐向上收,呈梯形。


港廊村


这个村子里的河水上,只有最简单的两座石梁桥。
一座名为毓秀桥。

另一座名为庆安桥。

双林镇






在万元桥上,护栏的望柱端头雕有十对石狮子,其形态各异,憨态可掬。


双林三桥,跨越了同一条河流,在相距不到400米之间,连建三桥,实为罕见。也由此可见当年此地的经济财力之富裕。


震泽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