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不如变化的旅行(四)出青海进新疆

标签:
旅行自驾茫崖翡翠湖艾肯泉楼兰博物馆 |
计划不如变化的旅行(四)出青海进新疆
今天,要离开游客蛮多的青海,进入疫情刚刚平复的新疆。
虽然心里总有些忐忑,可还是全天顺利,玩了该玩的,看了该看的,没有出现什么计划外的变化。
茫崖翡翠湖
富含咸盐的柴达木盆地,其实有很多的“翡翠湖”。
就在茫崖的附近,也有一处翡翠湖。
不想再次看到大柴旦那样闹哄哄的人群,便起早赶到了茫崖盐场——茫崖翡翠湖。

阴云布满天空,唯有东方的天际线一带,给初升的阳光留下了一条可以透出晨光的窗口。
有了晨光的透射,盐池的水色也变成了厚重的绿色。

随着阳光的高升和强烈,那池水的颜色也渐渐的明亮,成为了活泼的翠绿。

盐池的边沿一圈,有已经结晶成形的盐层,就像初始冰封的湖面。

不过,由结晶形成的盐,并不像冰面那样的光洁,而一粒粒的倒有些像散落的雪花。

无论这洁白的盐层是像冰还是像雪,反正与翠绿的水面相互形成了极好的搭配,就像嵌入了翠玉的白银饰品,很是冰清玉洁。

来的早,就没有车队和人潮,只有拂过盐池的戈壁风,吹走了晚间的夜色,将浓淡深浅不一的绿色展现。

据介绍,这样盐湖的成分是属于硫酸镁亚型。
由于盐湖的矿物质含量、含盐量的不同,以及降雨量和天气的温度湿度不同,甚至由于游客的观赏距离远近等各种因素,从而导致盐池的水面会一年四季颜色各异,甚至在一天之内也会有颜色在青绿蓝之间的渐变,就像那些天然的翡翠一样,也有着深浅不一的色泽。

不过,无论颜色怎样的变化,比真正玉石容易得到的翡翠色,还是引诱来爱美的女士。
她们那些颜色更加丰富的衣裙,在大自然的天然色彩里,再添加上少许的点缀。

艾肯泉
茫崖的另一处看点,就是艾肯泉。离开G315国道后,要在土路上行驶约30公里才能到达。

这时已经是10:30,正是“上班”的时间。前往艾肯泉的车辆,在这条土路上络绎不绝。

路边出现了白花花的原野,下雪啦,九月天里的白雪花。

其实,那白色的覆盖只是从土壤里渗出的盐碱。

却有能顽强生长的耐盐碱植物,在白花花的地面上蓬勃出绿色的生命。

来到了艾肯泉,这里又是另一种色彩,红色的大地铺展。

在这里,有一口直径10多米的泉眼,如同沸腾的开水,咕咕上涌,奔流不息,形成了荒漠里的奇特。

由于地下水中富含的硫磺类矿物质,在经年累月的沉淀之后,形成了泉眼附近大面积的红色覆盖层。

由于矿物质的沉积凝结,并且形成了一层层的台地和一滩滩的积水。

由于这片丰富的地面太大,从地面看过去并不能领略其特别的奇妙之处,景区在泉眼附近搭建了一个观景台,可以买票登高一览。

TONY放出了小飞机,从比搭起的看台更高的位置上去俯瞰。
果然更加的精彩更加的美观,有多样的颜色荟萃——红褐色、金黄色、铁锈色,色彩斑斓犹如调色板。
而那个直径达10米的涌泉,恰如一只涂抹了浓重眼影的大眼睛。
也许是这样的火红色太过于另类,这幅很有图案感的自然画作,又被称为“恶魔之眼”。

其实,从当地牧民的称呼中就可以看出,“艾肯”在蒙语中的意思是“可怕”。
这个与众不同的热温泉,因为含硫磺过高,看似清澈的泉水却不能饮用,也导致泉水流经之处寸草不生。
由此,艾肯泉才有了“恶魔之眼”的传奇名称。
也许这太魔幻的称谓,会让一些胆小的游客望而止步,所以景区还曾经将它命名为“天使之眼”。

无论这里是“天使”还是“恶魔”,罕见的景色还是会令人驻足赞叹。
为了便于游客的游览,景区铺设了一条简陋的栈道,让人鱼贯而过。

可随着艾肯泉的知名度日益增长,游客们络绎前来,却也导致了艾肯泉游览的管理不足,经年累月方才形成的天然台面受到践踏,大自然多年结晶而成的形态被破坏。

从卫星图上,更可以看出这个罕见的独特泉眼所造就的一片景色。
确实有点像荒蛮中的血色“恶魔之眼”,可是整体又像是一只浴火后腾飞的凤凰。

去若羌
返回G315国道,往西前去新疆。
刚一进入新疆地界,便有了检查站。
大大的“扫码”告示提醒我们——这里的防疫措施,将是格外的严格。

从若羌开始,在我们以后的新疆行程中,每到一地,都必须经过设在公路上的检查站。
在每个检查站的第一个要求,往往是“带口罩”!!
至于要检查的内容,包括了“行程码”、“健康码”、身份证、体温这四项内容。不同的检查站会有不同的组合要求,最严格的是全部下车全套检查登记填写,最简单的是坐在车里除掉口罩面对可以测量体温的摄像头即可。
不过,执行人员的态度都是蛮好的,也让不习惯这样例行公事的我们有了情绪上的缓解。

进入新疆后,首先要穿越阿尔金山脉。
东西横贯的阿尔金山,西连昆仑山东接祁连山,是将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分割开来的界山。


通过在山谷中曲绕的穿越公路后,前方展开了平坦的一望无际的塔里木盆地。
新疆,将以极其宽广的地域来迎接我们。

下午5:30,到达了若羌。
在宾馆办理入住时,前台反复的问:你们是从乌鲁木齐来的吗?你们去过乌鲁木齐吗?
看来,这个新疆的首府,也不幸坠入了疫情的“鄙视链”——这也提醒了我们,应该放弃原定去乌鲁木齐的想法。
楼兰遗存
在17年曾经来过若羌,当时的楼兰博物馆不开放,没能参观,这次就不能错过了。
由于有着2个小时的时差,楼兰博物馆要到晚上20:00才关门,于是大家赶快放下行李,来到附近的楼兰博物馆。

楼兰,一个美丽的名字,但更是一个遥远神秘的古国,记载在历史中,传说在故事里。
那时的楼兰,还是西域的外国。属于印欧人种的楼兰人,将高鼻深目的面容,留在博物馆外墙的美女塑造中。

位于新疆东南一角的若羌县,小得很易于被忽视,可是又大得达到了20多万平方公里。
若羌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县,大到差不多等于2个江苏省的面积。
从前的楼兰古国,就座落在如今若羌县的境内。

汉唐时期的楼兰国,与中原王朝有着紧密的关系和频繁的联系。
博物馆收藏了书写着汉字的木简和纸张,用生活的细节琐事,表明出那时的交往。


历史的纷争,自然的无情,使得楼兰终究被湮灭,沦为黄沙掩盖下的历史。
博物馆里陈列出9位中外人士的照片,是他们又将古楼兰再次的现身。

考古、发掘,数百年前的遗物,带着经受过的时光沧桑,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具人面的木雕,相对凝视。
大漠孤烟已飘散,长河落日依旧圆。

博物馆里,最值得关注的,便是那“楼兰美女”。
由于沙漠的干燥气候,从楼兰出土过不少干尸。
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形象最为动人的,就是这位女性。

度娘介绍说:楼兰美女,是1980年发掘出的一具女性干尸,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中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三千八百年的历史。
经科学测定,该女子死时为四十五岁左右,生前身高1.55米。她身着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足踏粗线缝制的毛皮靴。发长一尺有余,呈黄棕色,卷压在尖顶毡帽内,帽插数支翎。她的肤色为红褐色,富有弹性,眼大窝深,睫毛清晰,鼻梁高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虽然,关于“楼兰美女”所代表的人群具体属于何种族类型,以及他们生前是当地土著还是从他处迁徙而来,这些问题至今在考古界依然众说纷纭。
可是,被塑造在博物馆外墙上的“楼兰美女”形象,却令人觉得栩栩如生,仿佛她将会穿越时空,活生生的出现。

在参观结束时,我询问工作人员,所展出的会不会有复制品?
她自豪的告诉说, 博物馆里展出的都是真品,楼兰属于新疆。
当晚,在曾经楼兰古国的地域,开始吃上了新疆的羊肉烧烤,喝上了麦汁浓度和酒精度都合适的大乌苏,也开始了我们的新疆行程。

第五天的行程,450公里,行驶7.5小时。
注:
那“楼兰美女”出土于小河墓葬,比楼兰国早了约2000年,并且从人种上来看,小河与楼兰并无传承关系。
小河人,消失在大漠烟尘中。
所以,那具“美女”干尸应该被称为“小河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