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高原(26)和田到敦煌

标签:
旅行自驾和田且末水中雅丹 |
分类: 17湘皖鄂鲁浙川藏新甘黔埃约以 |
穿越高原(26)和田到敦煌
6月30日,从和田到且末,604公里;
7月1日,从且末到花土沟,622公里;
7月2日,从花土沟到敦煌,844公里;
三天全程2070公里。
第一次来到新疆,理所当然的应该好好游览一回,何况是在民族氛围极浓厚的南疆区域。
可是,由于这次行程的时间约束,在完成了高原穿越后,就只能一路往回,继续完成穿越大半个中国的返程。
所以只能沿途捎带着看看而已。
和田博物馆
和田地区拥有新疆最多的古遗址,出土文物也极其丰富。
但是眼前的这座博物馆的规模与馆藏跟它“地区博物馆”的身份相比,还是单薄了很多。
http://pan.xici.com/group4/M03/1E/58/rBABplqnHLaEH5LKAAAAANQKxLM855.jpg/1010
走进博物馆,迎面就是代表和田形象的一块巨大玉石。
一楼是和田古代文明展厅,展出了从众多墓地和遗址里出土的文物。
http://pan.xici.com/group4/M03/1E/58/rBABplqnHLeERRvIAAAAAJf0y-w004.jpg/1010
毕竟是沙漠的极其干燥气候,才能留存下众多木器、纺织品甚至干尸。
http://pan.xici.com/group4/M02/1E/2F/rBABp1qnHLeEVjCIAAAAAAN-n_Q876.jpg/1010
可留下的也值得前来看看,包括石器、陶罐、珠饰、岩画、汉钱、汉文简和木器等,其历史年代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织锦和绒毯等纺织品残片令人印象深刻。值得留意的几件文物包括麻扎塔格出土的雕工精致的玉猴,苏瓦库木遗址出土的汉代马钱,以及从约特干遗址挖掘出的人首牛头陶水注。不过不让拍照片。
大门外的这个独木舟则可以随便拍照。
http://pan.xici.com/group4/M00/1E/2F/rBABp1qnHLiEdH38AAAAALs-hTY032.jpg/1010
还有这台已经成为了文物的旧时大车。
http://pan.xici.com/group4/M03/1E/58/rBABplqnHLqESlErAAAAANc9fyA538.jpg/1010
这样新疆景象的标配,其实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罕。想来要不了多久,这样的毛驴车也该进入博物馆了。
http://pan.xici.com/group4/M00/1E/2F/rBABp1qnHLqEIVRuAAAAADEZQR4426.jpg/1010
http://pan.xici.com/group4/M03/1E/58/rBABplqnHLqEACjZAAAAAIwGPns936.jpg/1010
沙漠公路
东西向延伸的G315国道,串联起一个个的城镇。G315的南面是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雪水流淌滋养着农田和城镇,而北面却是浩渺无边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用黄沙吞噬了人们必须依赖生存的绿色。
不过,大沙漠里却有石油资源,大沙漠里却有贯穿的公路。
我们没时间去穿越沙漠,但也不妨开进去一段看看是啥模样。
向左一转,开进了S165沙漠公路。公路旁有大片的草方格,用来保护通道不会被黄沙覆盖。
http://pan.xici.com/group5/M03/21/70/rBABqVqnHUWED8L6AAAAAKkeHaE499.jpg/1010
继续深入,公路边出现了绿色的灌木,左右各有两排灌木,更有效的抵御风沙。
http://pan.xici.com/group5/M03/21/70/rBABqVqnHUKEWe1JAAAAAFrI-vA262.jpg/1010
http://pan.xici.com/group5/M03/21/6A/rBABqFqnHUOEbLNRAAAAAPCyVNs394.jpg/1010
http://pan.xici.com/group5/M03/21/6A/rBABqFqnHUOEEIN6AAAAACTq_8k051.jpg/1010
否则就会像那被湮灭的楼兰古国。
http://pan.xici.com/group5/M03/21/70/rBABqVqnHUSEIBwVAAAAAFeEaG0742.jpg/1010
也许它曾经拥有过众多的邻居,可眼下只落得孤身面对大漠。
http://pan.xici.com/group5/M03/21/6A/rBABqFqnHUWEKQCCAAAAAAxkaHQ157.jpg/1010
不过反正我还会再来的,留待下一次吧。
到且末
又回到G315国道上,继续面对似乎望不到边的平坦。
http://pan.xici.com/group4/M01/1E/59/rBABplqnHeSEEsgLAAAAANUSZGA394.jpg/1010
进入且末县了,这里号称“玉王故乡”。
原来,随着和田附近的玉石资源渐渐枯竭,且末附近的阿尔金山又成为了新的玉石产地。
http://pan.xici.com/group4/M01/1E/2F/rBABp1qnHeSEU5oLAAAAAB_EioI135.jpg/1010
http://pan.xici.com/group4/M01/1E/2F/rBABp1qnHeSEBHqQAAAAAKfFIUo689.jpg/1010
http://pan.xici.com/group4/M01/1E/59/rBABplqnHeWEScbsAAAAAC4yhNw103.jpg/1010
要知道,这两天开行了上千公里,却只是走了2个县,且末和若羌。
不过,可不要小看这2个县,若羌和且末是中国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县,是面积排名前2的县,仅若羌的面积就相当于2个浙江省。
开了这么长的路,路边那类似的景色也让视觉疲劳。满心想在若羌进楼兰博物馆看看楼兰美女,可却被维修改造关在了大门外。
吃了大盘拌面继续赶路。
进青海
那就沿着G315继续往东,进入青海。
http://pan.xici.com/group4/M00/1E/2F/rBABp1qnHiKEQD4WAAAAAK_aJRs668.jpg/1010
这一带依然是地广人稀,只有黑色的公路上有些急速奔跑的活力。
http://pan.xici.com/group5/M00/21/6A/rBABqFqnHiOEATaUAAAAAKl8XkU880.jpg/1010
http://pan.xici.com/group4/M02/1E/59/rBABplqnHiKEBgAtAAAAAE5vQ1s272.jpg/1010
http://pan.xici.com/group5/M00/21/70/rBABqVqnHiOEL-_TAAAAACCHj6o926.jpg/1010
估计是羊肉串吃多了。
雅丹
今天,由排名三、四的司机上岗,完成赶到敦煌的任务。
约850公里的路程,还要去看看水上雅丹,那就只有以百公里的时速一路狂奔。
虽然只是普通的国道省道,可是路况很好,车辆稀少,视野开阔,行驶无忧。
http://pan.xici.com/group4/M02/1E/2F/rBABp1qnHouEcYVPAAAAAKw6EN0120.jpg/1010
途中经过大片的雅丹地貌。
雅丹是一种地貌现象,是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在漫长的岁月中,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了与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
也就是,那厚厚的土层,在常年的风沙吹打后,被切割成排列成行的一座座孤立小土丘。
http://pan.xici.com/group4/M02/1E/59/rBABplqnHoyER3KsAAAAAHWDERg223.jpg/1010
一片与水相伴的雅丹,近年来名声鹊起,被称为“水中雅丹”。
http://pan.xici.com/group4/M02/1E/2F/rBABp1qnHo2EWWybAAAAACx-N9Y211.jpg/1010
http://pan.xici.com/group4/M02/1E/2F/rBABp1qnHo6EFbxVAAAAACpjjic008.jpg/1010
http://pan.xici.com/group4/M02/1E/2F/rBABp1qnHo-EBe_YAAAAAJcxzLA966.jpg/1010
可惜不能在这里守候落日,那艳红的光照会带来更为奇妙的景色。
http://pan.xici.com/group4/M02/1E/59/rBABplqnHpCEfuEtAAAAABu0UxE604.jpg/1010
这里依然是雅丹地貌,据说早年间有8位女地质队员,为寻找石油资源进入这里,但是在这被称作“魔鬼城”的地形中迷失了方向,长眠在这亘古的荒原。
为纪念八位女性,此地便被称作“南八仙”。
http://pan.xici.com/group4/M02/1E/59/rBABplqnHoyEG_R_AAAAACtskZE721.jpg/1010
http://pan.xici.com/group4/M02/1E/2F/rBABp1qnHpGEZue8AAAAAJfYhzI208.jpg/1010
http://pan.xici.com/group4/M02/1E/59/rBABplqnHpGEeS99AAAAACdCvLU746.jpg/1010
http://pan.xici.com/group4/M02/1E/2F/rBABp1qnHpKEQHiGAAAAACGZbhA352.jpg/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