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篇关于人学和文学的高论

(2007-11-13 13:20:14)
标签:

人文/历史

 

我的母校河北大学的 姜剑云教授是个人文学者,人学文学均通达。近看他的博客,忽然发现我们已经离开所谓的文学和人学的真谛很远了。我们的失败,尤其当代电影的失败,其实败就败在关于人的问题。

忽然发现,真理原来离我们很近,是我们疏远了真理,而不是真理疏远了我们。

 

摘抄一点姜教授的高论如下,完整的在此:http://wangyj0608.blog.tom.com

 

人学是研究如何认识“完整的人”、如何建构“完全的人”的系统学说。人学是关于“认识你自己”的辩证法。

 

人是感性与理性对立而又统一的结合体。不可否认,理性精神(教化精神)驱动下创作的文学亦不乏优秀之作,然而文学的生成动因有多种模态,其如:诗性精神;文学精神;兼容状态的诗性精神和文学精神.

 

文学工作者特别关心文学怎样写“人”;政治最终操心的是“人”,因此,政治根本的任务是“塑造”人,

 

文学风貌内在地反映人学思潮,要探寻文学的本质必须首先追问人的异化本质

 

历史不是由“人”创造的,历史只不过是关于“人”的一切清醒与糊涂行为的真实记录。

 

只有在真正认识了“人”的本质特征的前提上,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文学”。

“文学”的生成既可能是自发自在的,也可能是自觉自为的。

 

“人”的本质特征有多么复杂,“文学”的本质特征便有多么复杂。

 

“知人论世”既是治学态度,也是思维方法,其目的正是为了研究“完整的人”。

 

所谓“真”,体现了生物人或者说“本我”的最起码、最基本的本能追求,其以人道主义为思想内核,而诗性精神即抒情精神所显现的正是这样的情感性倾向。所谓“善”,体现了社会人或者说“自我”的伦理道德礼法等方面的重要追求,其理想的表现在于天下为公,鄙视自私,提倡友爱,热爱和平,而理性精神即教化精神所显现的便是这样的价值取向。所谓“美”,体现了精神人或者说“超我”的无上的却也是无功利的追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以和谐的美为至境,而文学精神即艺术精神所显现的就是这样的理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