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浮荡  情欲有罪

(2006-05-26 00:39:42)
开始的时候,《赛末点》的中规中矩让我几乎怀疑伍迪艾伦是否真的已经心平气和,直到侦探的出现,伍迪艾伦对中产世界一向的敌意和不恭突然以一种荒诞的意味爆裂开来,象我们熟知的罂粟终于在一阵暴雨之后盛开。
我太喜欢这个突然的几乎可以倍受煞有介事的电影专家诟病的转折了,前面的温情反倒一下子显得怪诞和别有用心。我不知道影评家如何看这个转折,但我相信,如果是第二个人如此,一定会让人笑掉大牙,直接怀疑这个导演的老师的弱智。
但好像伍迪艾伦有意的对剧作和专业叙述技巧的挑衅没有人敢跳出来置评,也许有,但我没有看到。
这是个让人惊异出一身冷汗的转折,这个忍俊不禁的黑色结尾一下子把电影推至形而上的高度,生活是荒诞的,谁也别装蒜。
也只有这个从来不屑参加奥斯卡的老家伙在把生活参透之后才敢这样玩电影于股掌之上但又拿捏的稳、准、狠。

人生浮荡,情欲有罪,死于简单。
这些本就是真理,真理怎样说,放在哪里说,放在谁身上说,说多少遍,都不重要,关键是伍迪艾伦说。就像同样是一个相声,侯宝林说我们就爱听。这个功劳来自时间对大师的雕刻,而不是这个世界的变迁。
所谓大师,一定是越老越值钱。
因为大师不是明星。
大师一定会在恰当的时候把包袱抖给你。
已经贵为大师,就不会让你失望,除非你根本不是大师。

伍迪艾伦的电影我最喜欢的是《子弹飞越百老汇》。

但这一次是伍迪艾伦对自己的怀疑和崇拜的双重试验。伍迪艾伦电影标签式的自我出演被放弃,而是选择了两个帅哥浪妹构成对现世浮浪心理的挑逗和蛊惑,然后在平易近人的几乎马上就要让人误解这是一部现代英国版的《红与黑》时,伍迪又突然把性抛了进来,进入一场克里斯主动的若无其事的但又是根本性的小心翼翼和疯狂兼具的性爱游戏,完成了克里斯的本性回归。这次回归也带有对世俗对自己情爱生活批评的反击:情欲人人都有,并非我伍迪专利。一下子把这么多年来人们对他和养女的关系甩脱开来,直接把批判的矛头对准公众,批判与自我批判这个双刃剑非常有力的解决了电影和自己的尴尬。
一直到最后的转折,伍迪艾伦用这种冷冰冰的黑色结尾嘲弄了这个世界的虚伪和丑陋。
伍迪艾伦这一次彻底把这个世界最后的一点遮羞布毫不怜惜的扯了下来,意味深长地笑着往上面撒了一泡尿。
点点滴滴,溅到了我们的脸上。
伍迪艾伦笑嘻嘻地说,看,你们这些帅哥更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