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很贱可是我不温柔 |
最近因为在外地开工总是落后好几步看那些大片,比如今天才看了《金刚》。
对于《金刚》我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今年的奥斯卡也给了丫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剩下的只能让票房和口碑说话。
但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评价《金刚》。
我只能说,彼得是个牛逼的导演,丫牛逼就在于既会花钱,又会把钱花得很有效,还能在你最不可忍受的拉住你,在最后还能感动的一塌糊涂忘了曾经的无比弱智。
彼得是个牛逼的导演,但和《金刚》无关。
《金刚》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决不是说那个大猩猩站在摩天大厦顶端悲泣时的感动,而是整个观影过程中的七上八下弄得进进出出好几次,没了直至高潮的一气呵成感,等真的高潮来临时,就像完成了一次平常之极的排泄过程而已。
《金刚》除了银子花的值使得特技保持了其一贯的炫目刺激外,其他所谓电影艺术方面并不比《无极》好多少,基本上也属于力不从心之作。
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陈凯歌拍出的是《金刚》而不是《无极》照样挨板砖。
我不明白中国的观众为什么突然变的如此宽容。
《金刚》让我的情绪叠叠起伏,差点都没了胃口。
应该说影片一开始还是有无与伦比的牛逼在呢。开始一副独立文艺大片气象扑面而来,美国三十年代大萧条的宏观和微观体现均很到位。
单凭电影放映室一班电影巨头的聚会就颇具大师气象。比如每一个人的发式,比如每一个人的服装,包括色彩,都很具品质。表演也没有美式大片的中规中矩,兼具黑色文艺气质。
演员的选择也基本上按实力派的阵容搭建,初步现出一个牛逼的主流商业片导演对电影局势的掌控能力。尤其纳奥米·瓦茨的使用明显现出彼得这个导演品牌对市场号召力的强势忽悠,丫对市场的俾睨和置于股掌之上的自信绝具大师魄力。
也就是说,《金刚》期待的是导演,这和好莱坞大牌明星当道的规范模式相悖离。
但等卡尔一上船,电影陷入莫可名状的无穷动中,罗索兼乏味。自以为是的浪漫发挥能剩下的只是才气的挥发,对于人物的性格表现也基本不及格,基本上船上的戏都在磨磨唧唧的玩些老掉牙的噱头,让人痛苦不堪,甚至低劣到无来由的脉脉含情。尤其是船上拍电影那段,简直恶俗到齿冷。
40′时,编剧杰克和女演员海伦竟然已经吻在一起。
一直到43′03″时,我才终于睁大眼睛。
轮船要触礁了。骷髅岛到了。
电影《金刚》刚刚开始。精彩来的太晚。
但骷髅岛的遭遇仍然觉得彼得沉浸在恶搞的乐趣里,并兼以检验观众对自己的耐心。
丫终于成功了。
于是--
在六十七分多的时候我们听见了金刚的脚步声,然后我们又看到了爪子,戏弄,和女人
的尖叫。金刚终于半遮半掩出现了。
然后就是劐大的金刚把个小美女拿在手里有如玩具一样耍着。我们想看到人类的悲哀时,看到了好笑。一点也不感动,也不好玩。
那么庞大的身躯,就像一个大象和一个蚂蚁,怎么爱呀?
尤其是美女海伦使出浑身解数逗金刚的那段,简直无聊透了。
彼得真他妈敢想象,也真敢整。
金刚进入纽约才真正进入了激荡人心的伟大时刻。彼得对人类的不满和对大金刚的哀怜终于把我们这些高级动物们的情感之门打开。
这些溢美之词我就不在重复了。
最后,彼得总算用磅礴气势和伟大的人文精神把观众震晕了。
能在《金刚》这样的主流商业片里做出点人文精神,也算是没有辜负彼得的光辉名头。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电影让人如此惊诧。开始还好,然后如此可恶,后来终于牛逼!《金刚》。烂俗+特技+真诚美好的爱情祝愿=票房+(群众口碑—专家口碑)
基本上符合虎头,猪肚,豹尾的中国式八股经典结构。
糟粕与精华杂陈的好莱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