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疯狗老高列传 |
忘了是在《黄土地》之前还是之后,我又看了一部美国电影《温柔的怜悯》。
那时候电影院里好像不大上映美国电影。
也是孤陋寡闻的缘故,好莱坞在我心里还没有现在那么牛逼。
那时候没有录像带,没有VCD,更没有DVD可淘。因为学的是新闻,所以也失去了观看参考片的中文系选修课机会。
那时候只能去电影院淘片子。白天,晚上,成了当时除了到图书馆浏览室浏览最新文学期刊之外的最大嗜好。
很怀念那时清贫的学生生活。每个星期至少有三天都是和几个或一个同学徒步东跑西窜,到工人文化宫,到人民影院,到体育场,到房管影院看老片子。国产的,罗马尼亚的,南斯拉夫的,法国的,倒是很少有美国的。光是《虎口脱险》就看了不下五六次。实在没有新片子,类似《51号兵站》,《舞台姐妹》这样的老片也照看不误。
有一天,在一个下午,我看到了后来一直怅惘不已的《温柔的怜悯》。
一个失意的老男人,至今想起来依然让我心酸。
尤其是自始至终的吉他。
一个电影,竟然因为音乐,让我屡屡差点掉下眼泪。
我至今还记得电影的一些片断,一个老男人,和一个小男孩,在西部的夕阳下,互相投掷着橄榄球。一个女人倚靠在小旅馆的门框旁看着他们。好像这是影片的结尾。
主人公好像是一个酗酒的乡村歌手,和妻子打的不可开交,后来才知道,这个片子还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虽然后来淘到了碟,但没有再看。许多东西,当时看是一种感受,若干年后再看,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当时的感受,很符合一个感伤,忧郁的不良文艺青年的标志性心情。
后来在看尼古拉斯•凯奇的《离开拉斯维加斯》时,总是想起这个电影。
那天回到寝室,我写了一首叫《温柔的怜悯》的诗,一如既往的投给了甘肃的《飞天》杂志。
过了一个月,我收到了一个退稿信,上写:大作拜读,过于伤感,不符合我刊刊登标准,云云。
这对当时一门心思要当一个傻逼诗人的新闻系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谢谢《飞天》,谢谢退稿,感谢飞天编辑用俗套而有力的手段制止了一个有志青年的堕落,否则,那将是一段多么令人沮丧的劣迹啊。

资料链接:
Tender Mercies 温柔的怜悯
【导演】 布鲁斯.贝雷斯福德 (Bruce Beresford)
【编剧】 霍顿.富特 (Horton Foote)
【国家/地区】 美国
【类型】 剧情
【译名情况】 温柔的怜悯(中)/温柔的慈悲(台)
【片长】 92 min
【主演】:罗伯特•杜沃尔
泰斯•哈珀
贝蒂•巴克利
【音乐】:乔治•德雷福斯
【摄影】:鲁塞尔•波依德
【制片】:菲利普•S•赫贝尔
故事梗概:
失意潦倒的歌手麦克在偏僻的得州小旅馆里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他醒来后发现自己无处可去。旅馆女主人罗莎出于怜悯收留了他。
罗莎的丈夫在越战中阵亡,她独自一人带着年幼的儿子索尼生活。麦克与索尼相处得十分融洽,这使麦克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麦克的女儿安妮来看望麦克,这勾起了麦克的辛酸往事。麦克的前妻迪克西是名正在走红的歌手,她竭力阻止女儿与麦克来往,并把他们婚姻的失败全都归罪于麦克。麦克在罗莎那里找到了心灵的慰籍,她的善良与温柔帮助麦克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1984 获奖 奥斯卡奖
最佳男演员—— 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
最佳编剧——霍顿.富特
提名:
最佳电影 —— Philip Hobel
最佳导演 ——布鲁斯.贝雷斯福德
最佳音乐-歌曲——Austin Roberts (III),Bobby Hart (I)
1983 获奖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罗伯特.杜瓦尔
1983 获奖 落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罗伯特.杜瓦尔
1984 获奖 金球奖 最佳男演员(剧情类)—— 罗伯特.杜瓦尔
提名: 最佳电影(剧情类) 佳女配角 ——特斯.哈珀 (Tess Harper)
最佳导演——布鲁斯.贝雷斯福德
最佳电影原作歌曲
那时候电影院里好像不大上映美国电影。
也是孤陋寡闻的缘故,好莱坞在我心里还没有现在那么牛逼。
那时候没有录像带,没有VCD,更没有DVD可淘。因为学的是新闻,所以也失去了观看参考片的中文系选修课机会。
那时候只能去电影院淘片子。白天,晚上,成了当时除了到图书馆浏览室浏览最新文学期刊之外的最大嗜好。
很怀念那时清贫的学生生活。每个星期至少有三天都是和几个或一个同学徒步东跑西窜,到工人文化宫,到人民影院,到体育场,到房管影院看老片子。国产的,罗马尼亚的,南斯拉夫的,法国的,倒是很少有美国的。光是《虎口脱险》就看了不下五六次。实在没有新片子,类似《51号兵站》,《舞台姐妹》这样的老片也照看不误。
有一天,在一个下午,我看到了后来一直怅惘不已的《温柔的怜悯》。
一个失意的老男人,至今想起来依然让我心酸。
尤其是自始至终的吉他。
一个电影,竟然因为音乐,让我屡屡差点掉下眼泪。
我至今还记得电影的一些片断,一个老男人,和一个小男孩,在西部的夕阳下,互相投掷着橄榄球。一个女人倚靠在小旅馆的门框旁看着他们。好像这是影片的结尾。
主人公好像是一个酗酒的乡村歌手,和妻子打的不可开交,后来才知道,这个片子还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虽然后来淘到了碟,但没有再看。许多东西,当时看是一种感受,若干年后再看,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当时的感受,很符合一个感伤,忧郁的不良文艺青年的标志性心情。
后来在看尼古拉斯•凯奇的《离开拉斯维加斯》时,总是想起这个电影。
那天回到寝室,我写了一首叫《温柔的怜悯》的诗,一如既往的投给了甘肃的《飞天》杂志。
过了一个月,我收到了一个退稿信,上写:大作拜读,过于伤感,不符合我刊刊登标准,云云。
这对当时一门心思要当一个傻逼诗人的新闻系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谢谢《飞天》,谢谢退稿,感谢飞天编辑用俗套而有力的手段制止了一个有志青年的堕落,否则,那将是一段多么令人沮丧的劣迹啊。

资料链接:
Tender Mercies 温柔的怜悯
【导演】 布鲁斯.贝雷斯福德 (Bruce Beresford)
【编剧】 霍顿.富特 (Horton Foote)
【国家/地区】 美国
【类型】 剧情
【译名情况】 温柔的怜悯(中)/温柔的慈悲(台)
【片长】 92 min
【主演】:罗伯特•杜沃尔
泰斯•哈珀
贝蒂•巴克利
【音乐】:乔治•德雷福斯
【摄影】:鲁塞尔•波依德
【制片】:菲利普•S•赫贝尔
故事梗概:
失意潦倒的歌手麦克在偏僻的得州小旅馆里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他醒来后发现自己无处可去。旅馆女主人罗莎出于怜悯收留了他。
罗莎的丈夫在越战中阵亡,她独自一人带着年幼的儿子索尼生活。麦克与索尼相处得十分融洽,这使麦克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麦克的女儿安妮来看望麦克,这勾起了麦克的辛酸往事。麦克的前妻迪克西是名正在走红的歌手,她竭力阻止女儿与麦克来往,并把他们婚姻的失败全都归罪于麦克。麦克在罗莎那里找到了心灵的慰籍,她的善良与温柔帮助麦克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1984 获奖 奥斯卡奖
最佳男演员—— 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
最佳编剧——霍顿.富特
提名:
最佳电影 —— Philip Hobel
最佳导演 ——布鲁斯.贝雷斯福德
最佳音乐-歌曲——Austin Roberts (III),Bobby Hart (I)
1983 获奖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罗伯特.杜瓦尔
1983 获奖 落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罗伯特.杜瓦尔
1984 获奖 金球奖 最佳男演员(剧情类)—— 罗伯特.杜瓦尔
提名: 最佳电影(剧情类) 佳女配角 ——特斯.哈珀 (Tess Harper)
最佳导演——布鲁斯.贝雷斯福德
最佳电影原作歌曲
后一篇:男女关系 我们不谈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