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伏帖,你不能乱贴

(2018-07-05 12:19:10)
标签:

孔医堂曲阜

北平国医学院

孔医堂

陈慎吾孔伯华

大医孔伯华

分类: 中医辩证

三伏帖,你不能乱贴

冬病夏治是中医防重于治的指导和预防原则,三伏贴则是在这一指导原则下用以冬病夏治的一种方法,随其普及,目前已具相当规模。各地的中医院及一些健康机构也纷纷开展三伏贴治疗,贴三伏贴的人也络绎不绝。

据史料记载:三伏贴,又名天灸,源自于清朝。结合针灸、经络,以中药贴敷于指定穴位,达到治病和防病的效果,也是内病外治的一种方法。

经是好经,可惜念歪了;贴是好帖,问题是贴偏了

中医辨证呢?没有了;中医望闻问切诊断呢?忽略了,还是不会了。

实际情况是,满大街无论是医疗机构或是一些健康机构,都在打“三伏帖”的概念,无论男女老少,无问寒热温凉,一概啪啪就贴。且不说三伏帖是否属于医疗行为,这种盲动真不知以后会带来多少祸灾。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这个道理是深入生活中每个细节的。天热了,您可以吃些冷饮,吹吹空调;天冷了,您可以吃吃火锅或是热汤面,打开暖气。

夏季纳凉时身姿一般多是平躺的,这样便于散热;而冬季身姿多是蜷缩的,则利于取暖;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常识。

而当下各医院及一些健康机构所使用的三伏帖的药物组成,则多是热性药物,譬如元胡、细辛、姜汁等。

请问您是寒是热呀,一概贴之,岂不谬哉。更不用说虚实、表里辨证了

几年前,某电视台请我做一期关于贴秋膘的节目,录制一半,编导叫停。原因在于我不让人贴。后经我与编导反复沟通,他终于认同了我的观点。其实我不是不让人贴,而是不让人乱贴。贴秋膘,是在深秋季节多吃些肉食,以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在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里,或许有用;如今物质极大丰富,我们每日都在贴,再贴的话不是火上浇油吗。

中医的精髓是辨证施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不可否认,三伏帖是借天之阳气以增药力之不足。但其要者,并不在此,而在于辨证。辨之为寒,自然用热药;辨之为热,自然用寒凉;我不反对三伏帖,但不赞成无原则的乱贴;更对于现行风靡社会的将此完全做为一种功利性的心态,这才是最最可怕的。

或许有人会问,那是正规大医院呀。大,无非是多点房屋和设备而已;正规与大没关系,与人有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