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学术临证治疗肿瘤辩证经验
(2018-04-19 10:15:17)
标签:
孔医堂孔医堂中医大医孔伯华张绍才阮劲平 |
分类: 中医辩证 |
孔门学术临证治疗肿瘤辩证经验
文 张绍才 阮劲平
孔门学术在临证中认为:中药对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稳定病情,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及促进手术、放疗、化疗后的机体的恢复上有明显的效果,甚至有部分肿瘤可以用中药治愈。
对于肿瘤的认识,孔门学术在临证中认为肿瘤在人体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的综合结果,阴虚、气虚、气滞、湿阻、痰凝、淤血皆是肿瘤形成的原因。
孔门学术在临证中最重视痰湿郁结,气滞血瘀。孔门学术在临证中认为痰湿即是体内多余的废物,一般来说,湿在人体内的存在是正常的,它是水谷精微在人体内正常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湿气会从体表皮肤、大小便排出,如果一个人饮食过食肥甘厚味,超过人体需要,又缺乏运动,没有利用这些营养,也没有正常排泄出去,就会出现废物在体内堆积,这就是湿邪。气滞则容易导致湿邪的运行停滞,若湿郁日久凝结则结成痰核,气滞、湿阻均会妨碍血液运行而成血瘀。
同样,血瘀也会影响气机的通畅和水液的运行,气滞血瘀湿阻痰凝日久,结聚之处,就会异常增生,良性者则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等,若增生为恶性,则为各种癌变,癌变细胞分裂迅速,与日常器官争夺营养,影响正常器官的功能,甚至随血液、淋巴转移播散,病情发展甚快,死亡率极高。
针对以上病机,孔门学术在临证中认为,治疗肿瘤主要的立法应该是理气、渗湿、化痰、活血,并对已经形成的肿瘤予以解毒软坚散结,这些治疗都应在顾护正气的基础上进行。对于放化疗后、气阴两伤者,更应首先扶助气阴。
孔门学术在临证中认为今人体质普遍具有阴虚肝热脾湿的倾向,故治疗时常强调要在滋养肝肾、清利湿热的基础上加减,以期平衡阴阳,清除体内废物,为进一步针对性治疗创造良好的体内环境,这也是孔门学术在临证中治疗肿瘤的一大特色。
孔门学术在临证中强调临床最重要的还是辨证论治,要根据具体的脏腑和证型,随其气血痰湿郁阻与气阴不足进行加减,而不是把所谓的抗癌药物堆砌起来治疗,临床证明确有良效。
孔门学术在临证中对放疗、化疗及中药峻猛攻伐之品应用均较谨慎。《素问》中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中医还认为“养正则积自消”。常常见到有些患者本来体质尚可,但经过放化疗后正气被伤,病情急转直下者,最后落得人财两空。孔门学术在临证中认为,对于有手术条件的患者,若手术做得干净,可以不做放化疗,但一定要看患者身体状况,能少做就少做,同时以中药扶正祛邪为主治疗,事实证明,这样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寿命的延长要明显好于单纯进行放化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