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让我难忘
(2017-12-17 13:01:51)
标签:
孔伯华孔医堂阮劲平孔令谦张绍才 |
分类: 感悟随笔 |
孔门传人张绍才追忆祖师孔伯华先生的事迹
十二月三日,我有幸跟随祖师的宗亲后人、传人以及各界朋友集体参加了孔伯华老先生墓碑迁入孔林之仪式,感慨万千。
孔伯华老先生身为孔子的第七十四代后裔,深受其祖父影响,幼年时攻读经书,并跟随父亲宦游各地。后因母亲生病,遂立志学医,天道酬勤,最终成为一代儒医典范!如今孔伯华老先生魂归故里,肃立孔林,可谓是众望所归。
孔伯华老先生主张:医为“生”人之学,“活”人之道。孔伯华老先生的五子孔少华恩师在临床中也经常说:“作为一名医生,而非是医死,那就已经算是一名合格的医生了”。这进一步阐述了孔伯华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内涵。时至今日,令谦师兄更是在孔门学术思想基础之上提出“养生就是生活”。三者家学渊源深厚,一脉相承,字里行间皆是学问,其理奥、其义深邃。
“九零后”的孔德墉会长致辞:“在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后,我得了一场伤寒病,找到宗亲孔伯华大老爷诊治,大老爷用数丸安宫和几剂汤药力挽狂澜,将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是大老爷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天,令谦若是不请我,我也是要来的。宗亲伯华公具备了儒家所提倡的智、仁、勇三种高尚的品德,垂范后世。”
前段时间,我接诊了一位大面积脑炎(西医诊断“自身免疫性脑炎和病毒性脑炎),高热不退,神昏不清,也是用安宫数丸,转危为安。后续服汤药,现复查CT脑炎消失一半多。想想以往,每遇临证疑惑之时常常先从《孔伯华医案》中寻找类似,再翻阅历代各家类似病症,用孔门学术思想指导临床用药,常会有很好的疗效。我作为孔门弟子一员,应该更加努力去学透,悟通,应用好孔门之学术精髓。
一九一九年,廊坊一带瘟疫流行,孔伯华老先生与杨浩如、张菊人等深入村庄,沿户访问,不辞辛苦,一心赴救。在鼠疫流行时,孔伯华老先生更是亲赴一线,司中药治疗,确可挽救危亡。后著有《传染病八种证治晰疑》。
在祖师孔伯华老先生防治瘟疫和少华恩师下乡治病的经历启发下,我也在每月月初挤出时间,回江西赣南老家为父老乡亲义诊。“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学习榜样,更要践行榜样。这正是宗师孔伯华老先生及恩师孔少华先生给予我的力量!让我十年来,从未间断,到基层最缺医药的农村去,是为更好的传承和践行孔门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