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医堂张绍才:治有缓急 方有大小——“小方与大病”系列②
(2016-07-03 14:19:14)
标签:
孔伯华孔伯华学院孔医堂孔子后裔儒学 |
分类: 中医辩证 |
【孔医堂张绍才】治有缓急 方有大小——“小方与大病”系列②
张绍才
治有缓急
在“君臣佐使”这一原则下,药物安排的多寡、缓急的不同,就有了“七方”的区别。
比如:“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按照这种分类,一味君药两味臣药,就可以说是“小方”;一味君药三味臣药九味佐使,就可以算“大方”。
其他还有“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这说的是“奇方”和“偶方”,也就是药味或者主药的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合于单数的叫做奇方,用于治疗病因单纯的病证;合于双数的则称偶方,用于治疗病因相对复杂的症证,故需要用两种以上主药。
“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这说的“缓方”和“急方”。缓方药性缓和,需要长期服用,急方药性峻猛,用于治疗急重病症,迅速起效。
“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这段话出自《黄帝内经》中的《至真大要论》,大意是,药方的使用和疾病部位的深浅远近,已经疾病的时间长短都有关系。病位近浅时候,无论是奇方或者偶方,剂量要小。病位深远,无论奇方偶方,剂量要大。大方可以药味少而剂量重,小方可以药味多而剂量轻。药味多的方剂用九味药,药味少的方剂用二味药。如果奇方治疗未愈再用偶方,这就叫“重方”。“重方”后来在《伤寒明理论》中改成复方,沿用至今。现在一般指两方或数方结合使用,适用于复杂的病情或久治不愈的慢性病。
现在经常在药品上看到“复方”的字样,一般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制剂,甚至也可以是中药、西药或中西药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