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习型团队——孔门传承故事④
(2016-06-30 10:53:18)
标签:
孔子后裔儒学孔伯华孔伯华学院孔令谦孔医堂 |
分类: 国医学堂 |
打造学习型团队——孔门传承故事④
王子鹏
“我的理解,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你对这个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心里没有底,可能要发烧,你没有认识到。我发现孔老(孔少华)用清热药的力度、或者时机把握都早一点……”说这番话的,不是某个著名的老中医,而是孔医堂年轻的医师阮劲平。这是在孔医堂一次内部交流活动中,阮劲平医师的发言。
阮劲平是这次活动的主讲人,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孔医堂年轻的骨干医师。这就是孔医堂内部年轻医师学术交流活动。
这个独具特色的活动从2015年1月份就开始了。孔医堂五棵松馆的馆长孔令訸对这种活动的定位有清晰的认识。“这个活动是孔令谦董事长的一个策划。孔医堂是一个医疗机构,但不仅仅是一个医疗机构。我们希望大家能有这样一个平台,大家在一起探讨,即不论资排辈,也不讲学术门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希望通过这种活动,大家共同提高。”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这种学术交流活动虽然主体是年轻大夫,但实际上无论年资长短,无论职称高低、学历高低,大家都可以自愿参加。
第一次活动的主讲人,正是孔少华先生的弟子阮劲平,他同时也是孔伯华名家研究室的学术带头人。那次的活动主题围绕“孔少华先生从伏邪论治温病”的特色展开,大家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讨论既涉及“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郁热伏气”等理论,更涉及药理药性及具体的治疗方法。同样是孔少华先生弟子的张绍才、王彤,以及著名妇科专家李德衔老之子赵加林大夫等先后成为活动的主讲人。值得一提的是,在王彤医师担任主讲人的活动中,年近六旬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刘洋,特地从中科院赶来孔医堂,参加了这次学术交流。
在孔令谦董事长看来,打造一个学习型的团队,远比一两次活动更加重要,因为这代表了孔医堂的未来。医学需要不断进步,生命需要不断认知,团队需要不断进步。只有从一点一滴的实际工作做起,才能最终承担起传承先贤学术精神的重任。
孔医堂的未来,就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