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诩医案经验:感冒
(2016-02-03 09:59:18)
标签:
孔伯华中医世家孔令诩徐世杰孔医堂望京馆和合家风 |
分类: 医案实录 |
感冒
案一
袁某,女,52岁。就诊日期:2013年4月25日。
外感3日,前额痛,清涕,脉弦细。旧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常有便结,今又三日未行。
辨治:风袭于外,疏解兼调胃肠。
处方:桑枝叶各10g,杏仁10g,荆芥15g,防风10g,白芷10g,黄芩10g,法夏10g,白僵蚕10g,川芎5g,知母5g,枳实10g,槟榔10g,火麻仁15g,川朴10g,生白术10g,甘草3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案二
侯某某,男,43岁。就诊日期:2013年4月18日。
3日前外感,鼻塞,有涕,胃不适或兼反酸,便欠畅。舌红苔薄,脉滑细,右关显弦。
辨治:清疏利肺,兼和中土。
处方:冬桑叶15g,杏仁10g,白僵蚕10g,辛夷(包)10g,黄芩10g,川朴10g,野菊10g,川芎5g,枳实10g,焦白术10g,知母5g,槟榔10g,川楝子5g,火麻仁15g,法半夏10g,瓜蒌15g,建曲10g,生甘草3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唐仕欢按:此两案均为风邪外袭,侵犯卫表,同时兼有中土之疾,在疏风解表之时,加以兼顾中土,在临床应用中,孔师疏解肺卫常用桑叶、菊花、荆芥、防风、白僵蚕、辛夷之属,其疏风之力虽不及麻桂,然确有平中见奇之效。兼顾中土壅滞之象,常用枳实、白术、厚朴、槟榔、火麻仁等,化滞和中,行中有补,以行化为主。此类患者,多数3-5剂,外感之证全退。
案三
患者畏风凉,不慎则外感,盗汗,易激动则血压不稳,形瘦。高血压病史,肾功不佳。舌红苔少,脉细左部显弦。
处方:炙鳖甲15g(先下)10g,生地10g,沙参15g,麦冬10g,黄芩10g,杭芍10g,寄生15g,茯苓15g,淮小麦30g,当归5g,生芪15g,防风10g,焦六曲10g,石韦10g,竹叶15g,黄精10g,草蔻10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诊:2010年5月26日。
药后症渐,似较合拍。舌红而绛苔厚少,脉弱。
辨治:时已入夏,且舌绛,上方加清热滋肾。
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李娟按:畏凉易外感是卫表不固,用玉屏风,但患者形瘦、盗汗、舌红少苔,确为阴虚,经言“卫气出下焦”,阴虚肾气亦不足,卫表则不固。
案四
患者7天前受凉后全身骨节疼痛,发热咳嗽,晨起背痛,活动后减轻,服用西药未效。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桑枝15g,桑寄生15g,防风10g,羌活10g,蝉衣10g,银花15g,银花藤25g,白芷5g,大青叶15g,牛蒡子10g,白僵蚕10g,桃杏仁各10g,川芎5g,茯苓15g,川牛膝15g,葛根15g,内金15g,地丁15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李娟按:外感病风寒、风热并不是绝对的,常表寒未解,已显内热,孔师身疼痛多桑枝、桑寄生通用。经言:“卫气出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