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医学堂第二讲:风温感冒的辩证施治

标签:
健康孔伯华学院孔伯华中医传承班孔子中医学堂阮劲平 |
分类: 国医学堂 |
孔子中医学堂第二讲:风温感冒的辩证施治
按:孔子中医学堂由孔伯华名家研究室倡导设立,是面向中医学子、基层医生、海外人士广泛开展公益教育,充分发挥孔伯华名家研究室、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师承学堂编委会和曲阜中医药学校的优势,吸引北京名医室站专家加入“中医志愿者”行列。以“中医志愿者”为依托,通过免费的网络课堂、微信订阅号、微信研讨会等新媒体开展中医公益教学,实现儒家文化与中医专业的融会贯通。
孔伯华中医传承班,是落户在曲阜中医药学校的以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名号冠名的中医班,除学习国家教委规定的课程外,注重中医临证经验的传授,由孔医堂定期选派专家授课。
阮劲平,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后拜四大名医孔伯华先生之子孔少华先生为师,临床近二十年,对温热病研究颇深,本文为阮劲平医师整理先师孔少华先生所留资料整理汇编。为便于广大师生学习和交流,我们还开通了孔伯华中医传承班阮劲平医师互动微信群,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批评指正
正文
孔老认为,临床所见外感发热,最常见的是风温发热,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冬春季节多发,儿童尤为常见。其症见发热,不恶寒或微恶寒,浊黄涕,咽部红肿而痛,咳嗽、黄痰、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滑而数。证属外感风温,治疗当以辛凉清解为主,桑菊银翘汤加减。
【基本方】
霜桑叶10g,杭菊花10g ,薄荷叶5g
,地骨皮10g,金银花15g藤30g,青连翘10g,鲜茅苇根各30g,全蝉衣10g大青叶15g
方中桑叶、菊花疏表散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叶与地骨皮相伍,辛凉疏散与清热益阴同施,辛散而护阴;蝉衣辛凉透表,专走咽喉,与大青叶配伍,治疗咽喉肿痛效果甚佳;黄芩入上焦清肺热;鲜苇根清气分之热,中空又有疏透之功,甘润又可益阴,为治疗温热病之佳品。此方加减可以治疗外感风温引起的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腮腺炎急性支气管炎、中耳炎等,临床效果甚佳。
【加减法】
内热盛者,加生石膏30g、生知母10g,即为桑菊、银翘、白虎同用,解表清里同施。孔老认为今人内热较盛,故外感风温常常热象较重,即使感寒,也往往化热,成表里俱热之势,故每以辛凉轻剂、辛凉平剂、辛凉重剂同用,解表与清里同施,退热甚速。但临床也须注意,对于感冒初起,邪在皮毛,内热未起者,当以汗解,不可过早使用寒凉。
壮热不恶寒,热度较高,加羚羊粉1.2g(分冲)紫雪2支(分冲)。
周身紧束疼痛者加嫩桑枝30g、秦艽10g;方中金银花15g藤30g、青连翘10g与嫩桑枝30g配伍解毒通络,可以治疗外感引起的周身紧束不适,对于热痹关节疼痛者用之亦良;
鼻塞,流涕者加辛夷花10g 。
鼻流清涕,恶寒者加荆芥6g、淡豆豉10g。
咽喉肿痛较甚者,加板蓝根10g、蒲公英30g。
咳嗽者加杏仁泥10g、桑白皮10g;痰多者加紫苏子10g、莱菔子10g、桔子皮10g、法半夏10g、全瓜蒌30g。
小便短赤者,加生知柏各10g、滑石块15g。
中气不足,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15g或南北沙参各15g,以扶正清解。
【按】
孔老认为北京地区纯风寒感冒者较为少见,因为今人体质内热者多,故即使初起感冒风寒,也极易化热,儿童感冒尤其如此,若仍有恶寒、无汗、身痛等属于表寒里热症者,治疗仍当以辛凉清解为主,可在辛凉清解方中稍加辛温之品,如荆芥、豆豉、紫苏叶、辛夷花等。
说明:金银花藤为金银花、金银藤两药合写,其它如炒知柏、橘子络核、鲜茅苇根等均同此例,此为孔少华先生处方习惯,故整理时,未予分列。
孔子中医学堂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