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伯华影视创作素材(四)成长

(2014-04-10 22:02:18)
标签:

孔伯华

孔伯华学院

孔令谦太极

孔医堂

四大名医

教育

接上文:

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孔伯华二十岁以后渐明医理、医术,开始悬壶济世。

由于孔伯华医术高明,为人正直温和,诊治病人亲切认真,颇有儒家风范,他很快就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医生。但孔伯华知道,以自己现有的修养和积累,尚有许多病是不能医治的。虽然中国医学典籍汗牛充栋,对已经出现的疾病或许都有记录,但仅依靠现有的典籍学习是不够的。中医博大精深,民间高人无数,只有走出去,亲眼见过,亲自诊治过,才能开阔眼界,做到心中有数,诊治更多的疑难杂症。为了积累临床经验,孔伯华除了在家设堂应诊,还经常到各地游历。所到之处如有名医,他一定前往拜访,虚心求教,以博采众家之长。他闻听直棣一代有名医蔡秋堂、梁纯仁,学识渊博,医术高明,于是前往诚心求教。两位先生对孔伯华也早有耳闻,对他的学识和为人也非常欣赏,于是悉心传授自己一生行医所得,让孔伯华受益匪浅。

对于一些没有听闻过的民间偏方,孔伯华都会仔细记录下来,适时加以验证。对于各家的经验,他并非全盘接纳,无论古人的还是今人的,他都能够去粗取精,融会贯通,据实进行化裁,大胆创新。正是有这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经过多年的勤奋学习和积累,孔伯华年纪轻轻,医术已相当高超了。

中医界历来有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门派之分,孔伯华认为: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区别,就是在治疗方法和用药上,有辛温和辛凉之分,但是,究竟要用何药,关键在于辨清疾病的性质。不少医生拘泥于门派之见,只见温热不见伤寒,或只见伤寒不见温热,不但不能治病救人,反倒断送了病人的性命。兵刑杀人,显而易见,医者尚不自知,较之兵刑杀人者,更为险毒,犹有过之而无不及者也,实在痛恨。

在当时温病多发的情况下,温病学派兴起,且其治愈效果颇佳。对此,孔伯华非常推崇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刘完素关于“世态居民有变”的学说,认为人们的身体素质已经大异于古人,所生疾病自然也已经不同。而朱丹溪授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从自己的实践中发现,阴易乏,阳易亢,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更将刘完素的思想进一步发挥,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高论,这尤其让孔伯华推崇备至。(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