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谢子衡老(二)
(2011-07-03 13:42:34)
标签:
谢子衡汪逢春感言杂说中医故事孔令谦杂谈 |
分类: 感悟随笔 |
谢老有句口头禅:“我没什么秘诀,更没有什么秘方,我相信气数与命运”。无论见谁,也无论何人问及长寿秘诀,他总是这样几句话,寥寥数语,看似极普通,却折射出大道理。若无对人生经历透彻之感悟和自身极高之修为,无论何如是不能用此看似普通之语言,来阐述自然与人生之道的。
关于气数和命运,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明白其意思,但若仔细分析其内在涵义,也许因常挂嘴边成为我们生活中最最常见之口头禅,已使我们将其真实的涵义丢失了。
对于长寿之秘诀,谢老讲气数;对于中医诊病,谢老称没有秘方。毕竟人是最最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真的是太大了。所以中医诊病、治病的秘诀,一句话说尽,就是因人而异!而对气数之认识,谢老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有一次我去拜访谢老,就“气数”二字,谢老曾耐心的给我讲解其涵义。谢老讲:“凡事皆有气数,不独于人”。但若深究其意,当将二字分开来看。我们所理解的气,实是指的宇宙之原始,而这个原始又是什么呢?中国人认为当是一种极为精微或相似的物质,我们将其称之为气。且这个气该是永远在那里处于一种动态状,而不是静止的。因为其永远在动,遂会发生气的“聚散分合”,聚合则成形,分散则无形,因此而化生出自然、人世间一切之不同。这个变就是数量达到了一定的限度,是气的数达到一定限度后遂产生的变化,相当于西方的量变到质变,虽然如此比喻却是有些勉强。从气数谢老谈到病证,他说:任何一种疾病,都不是一下子就病了,或一下子就到了不治的程度,同样是逐渐在化,逐渐在变,这种变化开始你感觉不到它在变,但却是无时不在变,等到积微成著发生大变化时,那便是气数。所以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也是根据这个气数来的。
在人生观方面,谢老常说:我的人生观如同“大雁过河”。意思是,生活中遇事就像大雁过河一样,过河的时候,河里有大雁的影子,大雁飞过去了,河里的影子也就没有了。换言之:事来而人始见,事去而心遂空。这也充分表现了谢老的大智慧。
谢老不大的书斋,迎面是”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先生之女,著名书法家萧琼女士亲笔书写唐寅的一首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是谢老的座右铭,更是处世观,成为他老人家“发愤忘食,乐亦忘忧”的人生追求,更是他长寿根本之所在。